高职老师能力提升途径研讨 一、高职老师职业能力提升面临的困境 (一)学校方面 近年来,各高职院校在老师职业能力提升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但还存在以下问题: 1.职业生涯规划缺乏法律规范指导 由于缺乏法律规范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大部分高职老师对自身岗位职业能力构成体系不明晰,尽管对自身职业生涯有一定规划,但却将职称职务晋升、学历晋升等当作职业能力提升终极目标,部分老师在达到自己预期的职称目标后失去了动力与方向。 2.职业能力培训体系不健全 受资金条件等因素制约,许多高职院校除上级部门硬性要求的培训外,基本不提供其他形式的职业能力提升培训,大多老师职业能力提升主要依靠自发自觉,由于老师大多根据学科体系培育起来,思路行为模式难以跳出原有学科体系,因此自发提升效果不明显。此外,各高职院校更倾向选择高职称、高学历老师作为培训对象,忽略了最需要提升职业能力的老师。 3.考核、激励政策过于僵化 与行政人员相比,高职专任老师疲于应付多方面考核,既承受来自上级的职业能力考核(教学、教改、科研、竞赛、学生管理等),也承受着来自学生学评教压力,因而产生工作得不到客观评价与公平回报思想。老师职业能力提升政策向高职称、高学历老师倾斜,一定程度也打击了中、初级老师的职业能力提升积极性。 4.双师素养评价缺乏动态标准 将同时具有老师专业技术职称和相关职业资格等静止标准作为评定双师素养主要依据,缺乏双师素养动态评价标准,老师只要达成拥有老师资格与相关职业资格条件,就基本无需进行职业能力提升,职业知识、技能等与行业领域所需知识、技能将严重脱节。 (二)老师方面 1.职业成就感不强与本科老师相比,大多高职老师同时承担教学、教改、科研、学生管理等工作,任务繁重但工作重心不明确,职业成就感相对不强。 2.工作、生活压力大 高职老师既承受着教改科研任务重、学术论著发表难、专业技术职务晋升难、教学任务繁重、学生难以管理、没有学术领头人、工作得不到合理评价等工作压力,还承受着经济收入低、身体健康不佳等生活压力,因此易产生职业能力提升空间过小思想,最终丧失提升动力。 3.行业知识技能水平及学术讨论水平较低 尽管多数高职老师拥有双师素养,但只有极少数老师认为自身知识技能完全跟得上当今行业领域知识技能的更新,行业知识技能滞后于行业进展需求。从 2024 年主持课题、发表论文的级别与数量看,老师主持课题及发表论文的级别相对较低且数量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