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水工专业课程改革论文 1.概述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加快,作为民生工程的水利工程建设工作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基于此,工程建设中出现的专业人才短缺情况日趋明显,高职院校的水工专业虽然在人才培育方面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科技的进步,许多新技术在水利工程设施中不断的推广应用,这又造成了“专业对口但技术落后”的尴尬局面出现。所以,水工专业的高校教改工作,不仅要从教学层面进行技改,也要从专业知识层面进行调整,这就给高校水工专业的教改工作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2.大力开展“校企联合”办学模式 “校企联合”办学的模式,其出发点是以解决学生就业为目的的,由于前几年高校毕业生集中出现了“就业难”的问题,所以有的学校在学生临近毕业之际,以校实习就业培训指导中心的名义给学生联系相关的企业进行“组团实习”,在实习期间熟练掌握企业各相关岗位的具体操作流程,在企业进行招聘的时候能抢占先机,希望以此能变相拉动学生的就业情况。这种情况,的确是校方能为学生想到的最好的就业情况了,所以,一些人力资源配置较为广泛的学校在这种“校企联合”办学模式中受益匪浅。需要说明的是,这种模式适用于一些供大于求的专业学生,类似于水工这种技术性较强的专业而言,就业的针对性较强,市场的需求量较大,这种“联合办学”的模式仅仅能满足学生具备一个基本的就业岗位。 3.有条件开展“以工代学”办学模式 由于水工专业学生较为抢手,尤其是像高职学校这种,既相对于中职学校而言具有较高的理论知识水平,又比本科学生擅长动手能力,所以让许多水利工程施工企业对其趋之若鹜。其实相对而言,既然出现了企业的用工缺口,而学生又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相应的知识的话,完全可以有条件的开展“以工代学”的模式,这样既能缓解企业的用工压力,又能让学生灵活、充实的完成学业,同时还能有一笔不菲的收入,可谓是一举多得的。“以工代学”的模式,需要有足够灵活的专业课程作为基础,这些专业课程既要满足学生的相关学习知识需要,又要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在课程编排上的确需要下足功夫。有一个相对灵活的方式就是把学生的集中实习分拆开,尝试进行“学完一门实习一门”的探究。这就需要学校在制定相关的教学计划和教学任务的时候对相关的教学内容和课程进行认真的甄选,对于那些可有可无的“鸡肋”内容作为学生的基本了解知识就可以了,要把主要的学习任务放在专业基础课和针对性较强的专业课上。当然,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