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论文 摘要:统计实务的传统教学模式并不适应高职人才培育的要求,构建符合高职教学理念的统计实务教学模式已经势在必行。从教学理念转变、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三方面,阐述了统计学课程的教学改革。 关键词:教学改革;教学理念;教学方法 《统计实务》是高职院校财经管理类专业一门必开的“基础技能”课,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统计资料搜集技能、统计资料加工整理表现技能、统计资料分析指标与统计分析方法技能、统计分析报告的撰写技能等统计基本技能,并能熟练运用以解决实际问题。根据高职教学的理念,统计实务课程则必定根据“理论够用、适度,强化技能,重在应用”的原则进行整合。在几轮的教学实践中,我对比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理念,结合该课程的特点及培育目标,对课程教学改革做了一些尝试性的探究工作。 1 教学理念的转变 教学改革,理念先行。没有先进的职业教育教学理念,就不会有成功的教育教学改革。职业教育课程的最终目标是培育学生的实战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掌握技术、知识,去完成某种指定的工作活动。因此职业教育课程的设计原则就有以下几项:老师要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素养为基础,突出能力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载体,以实训为手段,设计出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在统计实务教学中,应从案例引出实际的问题,老师对问题进行试解、演示。学生可以先模仿,老师对学生的引导不是理论推导,更多的是行动引导。问题初步解决之后,对涉及的统计知识进行归纳:系统知识、类型问题、解题模式。传统的教学到此已经可以结束了,但职业教育课程还要引用大量案例,进行实例功能的扩充。让学生在许多新的任务中,对能力进行反复训练。因此,任课老师应该加大相关知识的储备量。统计学作为一门交叉科学,需要老师不仅要精通统计的技术与理论方法,同时要掌握社会经济的相关知识,否则没有办法讲解透彻关于社会经济的实际案例。统计教学,需要结合学生所学专业来正确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分析,因此老师的相关知识贮备量要足够多。老师讲课时首先要立足于岗位所需的相关统计技能要求,同时充分利用网络进展带给我们的优势与便利,收集大量的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关的知识来丰富课堂内容。 2 教学内容的改革 现在使用的统计教材内容往往具有相对滞后性和一定的抽象性,而实践是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为了在有限的课堂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