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艺术设计人才培育模式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展,社会亟需高水平的技术人才,这对高职院校提出更高水准的要求,艺术设计专业亦是如此。文章通过阐释工匠精神的传承与进展,分析工匠精神在艺术设计专业及高职院校人才培育模式中的实践作用,以期对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育模式的革新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艺术设计;人才培育;实践模式;工匠精神 政府报告首次出现“工匠精神”时,其获得了社会广阔民众的广泛认可:一是表明现阶段对人才职业素养的重视,具体表现在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改革方向;二是指明了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衡量标准。然而,高职院校艺术教育如何因地制宜地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专业人才培育,源源不断输出高技能人才以推动设计行业的进展,这也是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当代“工匠精神”的传承与进展 自“两会”后我国进一步提出“中国制造 2025”的目标,“工匠精神”这个词汇就大热起来。大部分人认为,工匠精神就是把自己手头的事情做好做精致,工作态度仔细严谨、细致专注。但是笔者认为,工作态度仔细是每项工作的基本,真正的工匠精神更应该是一种生活理念和一种价值观,工匠们着力于把一项工作做到与众不同、做到极致。当前,中国仍然是一个制造大国而不是制造强国,这与我国的制造业缺乏工匠精神有关。中国的高职教育是中国现代工匠的培育摇篮,大部分的学生毕业后都将从事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作,他们是“实干兴邦”措施的后备力量。何为工匠精神?一方面,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操守,涵盖对工匠的拳拳敬意、对工艺品的匠心独运、对品牌力量的牢牢坚守;另一方面,工匠精神也成为一种行为法律规范,工匠们对产品质量的严格把关、一丝不苟,对技术的不断突破。立足当下,阐释中国梦的理想追求时,必定是以技术型人才支撑,而技术型人才的技能和职业素养培育的重中之重,就是工匠精神的传承。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存在社会现实的矛盾,高职院校理论教学与过度机械化的技能教学脱节。对于以培育生产一线的高技能技术型人才为目标的现代高职院校而言,如何在矛盾中寻求突破口,究其根本,在高职艺术设计人才的培育中重塑工匠精神,重视理论内涵,才是高职老师值得反思的问题。 二、“工匠精神”在艺术设计专业中的作用 当前,中国高职院校中艺术设计类专业分为四大块:视觉传达设计、产品造型设计、动漫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培育的是以设计为主、懂工艺、会制作、能动手的技能型人才,这和工匠精神的内涵是一样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