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人才培育讨论 近年来,物流业作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进展迅猛,对物流人才的需求逐年增加。然而我国高职院校自 2024 年才开始招收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起步较晚,人才培育质量无法满足企业需求,物流人才的短缺成为制约物流业进展的瓶颈。因此,对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育模式进行系统思考,科学构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育方案,培育符合企业需求的物流管理人才,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1 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育模式存在的问题 “人才培育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根据特定的培育目标,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过程的总和[1]。简单地说,所谓人才培育模式,就是人才的培育目标和培育规格以及实现这些培育目标的方法和手段。高职教育为职业教育,偏重于培育面对生产服务一线的复合型、进展型、创新型的高素养应用型人才,为达到此目的,高职院校不断探究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育模式,虽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加快高职物流管理人才培育,培育学生的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真正满足企业对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努力。目前,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育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1 行业针对性不强,人才培育定位不清楚 物流作为一个综合性、交叉性学科,涵盖知识面广,涉及行业众多,不仅包括仓储、运输等基础性专业知识,还包括第三方物流、采购、国际物流等专业知识,更要考虑行业特性。因此,高职院校需要针对不同的行业物流,进行岗位细分,明确人才培育定位。然而目前高职院校却很少进行行业细分,这就导致物流管理专业培育的学生虽然学习了很多物流知识,但针对性不强,难以满足企业需求。 1.2 专业人才培育方案制定过程中调研不充分,培育方案缺乏科学有效论证 合理的人才培育方案是培育高质量物流专业人才的基础,因此在制定人才培育方案过程中,首先要明确人才培育定位,然后进行充分有效的调研,并邀请行业专家、学者对培育方案进行论证。现阶段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在制定人才培育方案时,虽然也进行调研,但由于行业专家只了解企业用人需求,而高校学者则更关注学科知识的传授,要把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转换为学校人才培育方案,存在着相当大的难度。虽然学校会组织专家对人才培育方案进行论证,但很多是走过场,难以真正发挥其作用,这就导致了学校人才培育方案并不能真正反映企业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