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艺术设计工作室运作分析 【摘要】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为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途径和载体,正在被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所推崇和采纳,但在越来越多的高职艺术设计专业采纳工作室来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也逐渐暴露出一些普遍性的问题,亟需得到改进,从而不断发挥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育过程中的作用。 【关键词】高职院校;艺术设计工作室;运作 近年来,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在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正越来越受到重视。工作室制教学灵活多样,贴近现实,对于培育学生的艺术设计实践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随着工作室制在艺术设计专业中的逐渐铺开应用,其在运行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也正在逐渐显现出来,为此,必须通过各种有效措施积极对其进行改进,全面提升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育水平。 一、高职院校艺术设计工作室的兴起与进展 艺术设计工作室自我国最早开始于各大艺术院校以及普通高等院校的艺术院系中,其主要借鉴了德国包豪斯设计艺术学院工作室的一般运行模式和做法,后来逐渐开始在各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中开始出现。[1]与传统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存在的老师教、学生学,老师是教学的主体的传统教学所不同的是,在工作室制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去探究,去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更注重将艺术设计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相结合,根据艺术设计专业的不同方向构建起若干个既相互区别又有所关联的工作室,在教学过程中以项目教学为纲,由相关专业背景的老师和技术人员共同组成师资队伍对学生进行指导,集艺术设计教学、讨论、设计和服务开发为一体,集产、学、研、创于一身。在工作室中,学生通过对具体项目的学习和探究,培育主动学习、积极创新、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其积极性更高,主动性更强,也更能好地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目前,经过近二十多年的探究和实践,我国许多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都建立了相应的工作室,尤其是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的进展在同类高校中进展较好,但与此同时,许多高职院校在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的建设和进展过程中仍存在许多较为突出的问题,如工作室同质化严重,水平不高、工作室教学与常规教学之间脱节,衔接不够以及师资力量缺失等等,还需要在今后的进展过程中引起高度重视,实行有效措施推动工作室建设。 二、促进高职院校艺术设计工作室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