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人才培育论文 一、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育模式的现状 (一)教育目标定位不高 各个高职高专学校的各项专业设置、招生计划主要是实行指令性方式,以招生为主,并没有考虑学校是否有这个教学资源,也没有考虑市场的需求与变化;没有考虑整个社会的需求;当今各大高校过于追求扩大学校的办学规模,但是对内涵提升,培育学生的质量有不同程度的忽视。现在的学生高考后读个大学就可以了,特别是大学毕业后也比较难有读讨论生深造的机会,或者难再次获得较高层次的教育。所以假如高等教育的教育目标定位不高的话,对社会、对受教育者的可持续进展不利,因为它抑制了人才结构多样性和个性进展多样化的社会要求。 (二)高职高专的师资队伍结构问题比较明显 突出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专职老师的队伍学历层次偏低。 2、高职高专各专业的师生比率不协调,师资明显短缺、专职老师教学任务繁重、没有时间科研或科研意识不够强。 3、具有“双师型”的老师比较少,该老师队伍建设有待提高。 4、人文教育重视不够,德育教育流于形式。 (三)专业设置过窄、过细、教学方式陈旧 当今由于生源有限,各大高职院校为了抢得更多的生源或者有的学校为了适应当代经济的进展不断的调整和开办新专业,从而影响了专业的进展水平,继而影响该学校的总体办学水平,最终影响了学校的持续进展。有些高职院校由于进展时间较短,师资队伍不是那么完善,在某些学科上就照搬一些大学的模式,仅是在课时和课程上进行了修改,没有真正的培育目标,在做教学计划时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构建。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素养教育没有真正联系起来。因此造成所培育的专业人才视野不宽、动力不足、功力不深、个性不强、品位不高等各项缺点,这样的人才很难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 二、针对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育模式的现状提出对策 (一)认清目标准确定位 高职高专院校在招生与就业方面要相互衔接好,必须加紧建设结构合理、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人才培育体系。要明白教育改革进展的核心是提高质量,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是看是否促进了学生的全面进展、是否是适应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不能仅局限于“大而全、高精尖”的普遍追求,而应该向多形式、多层次、多规格的方向协调进展,培育适应产业转型升级所需的多种人才。 (二)加强高职高专师资队伍 针对高职高专师资队伍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提出以下解决的方法师资队伍学历层次偏低的问题,我认为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