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患临床护理探究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心理和诊疗护理疗效。方法对本组 68 例高血压患者在完善治疗的基础上,注重做好心理护理,全程住院期间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常规心电监护,持续观察患者心理和诊疗护理状况。结果本组病例均顺利出院,在全程护理过程中,及时发现并协助处理 4 例心理存在问题的患者,确保了患者的康复。结论高血压有焦虑、抑郁情绪,心身状况较差,良好心理护理能有效改善高血压病人情绪。 关键词:高血压心理诊疗护理 由于经济进展和人口老龄化,高血压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高血压病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病,发病率高,并残症多,病死率高。特别是高血压晚期的靶器官损害及其合并的冠心病、脑卒中、胰岛素抵抗及糖尿病是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及引起死亡的重要疾病。高血压属慢性疾病,多数病人需长期终生治疗。采纳药物控制血压,尽管能产生持续、可靠的降压作用,减轻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死亡,但常因药物的副作用及长期服药的经济负担而影响对高血压的有效治疗。讨论表明,非药物治疗措施(改善生活方式)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控制高血压方法。 一、一般资料 我科 2024 年 06 月~2024 年 08 月间,共收治高血压梗死患者 68 例,均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男 38 例,女 30 例;平均年龄62 岁。经过治疗和有效的治疗护理均好转出院。 二、护理体会 1.心理护理 正确的心理护理对高血压患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人在长期精神紧张、压力、焦虑或长期环境噪声、视觉刺激下可引起高血压。焦虑、紧张、膀胱内充满尿液、室温过热或过冷、痛苦、昼夜变化都影响血压的变化。据讨论,暴怒、激动时,人的血压可急升30mmHg 左右。在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心理行为的干预,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患者紧张、焦虑等不良心理,改善了治疗效果。将支持性心理治疗及行为干预应用到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的护理中,通过影响患者的人格、应对方式、认知模式和情绪,增加患者对药物及非药物治疗的依从性。 2.诊疗护理 2.1 急症高血压的护理急症高血压包括高血压危象、高血压脑病及恶性高血压,病情凶险、变化极快,如不及时有效的控制血压,常导致脑出血、脑梗塞、心衰、肺水肿甚至心肌梗塞等并发症。此类患者常需快速降压,如用硝普钠降压治疗,但此药若降压过快也会引起心血管并发症,因此,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特别是血压、意识状态的变化。例如患者出现头痛加剧、恶心、呕吐、燥动不安、抽搐、意识障碍等,应立即报告医生,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