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电刺激丘脑底核治疗论文 [论文关键词]帕金森;丘脑底核;高频电刺激 [论文摘要]帕金森病(ParkinsonDisease,PD)是一种发生于中老年时期,以震颤、肌强直、运动减少、姿势异常为主要特征的进行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目前的外科治疗手段主要有立体定向损毁术和丘脑底核高频电刺激术。立体定向损毁术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传统手术方式,它虽然可以改善 PD 运动症状但却是以核团毁损为代价的。随着人们对 PD 病因和发病机制的讨论的深化,丘脑底核的重要性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重视,它与基底节的许多核团都有广泛的神经纤维联系,被称为基底节活动的动力“源泉”。在PD 动物试验和 PD 患者临床治疗中,丘脑底核高频电刺激均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但是其作用机制至今仍然是医学界的一个难题,本文就最近几年的讨论进展做简要综述。 丘脑底核是基底节神经环路的一个交结点,它在调整基底神经节传出信息和控制运动行为上起到了一定的整合作用,其活动的改变在 PD 病理生理机制中起了关键的作用,因此,深化了解丘脑底核的作用有助于了解 PD 的发病机制,同时为讨论新的治疗途径提供理论依据。 1 丘脑底核在帕金森病发病中的作用 基底节-丘脑-皮质运动环路在运动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皮质纤维通过壳核进入基底节,基底传出冲动再由 GPi 和黑质网状部(substantianigrareticularpart,SNr)投射到丘脑,再与皮质建立联系将冲动传到大脑皮层调节机体的运动。在这个环路中有两条平行的通路:一是直接通路,即纹状体-GPi(SNr);二是间接通路,即纹状体-GPe-STN-GPi(SNr)。直接通路易化运动,间接通路抑制运动,两条通路的平衡对于正常运动的顺利实现是十分重要的。两条通路都受纹状体多巴胺调节,多巴胺可以兴奋直接通路抑制间接通路,从而实现两条通路的平衡。而在 PD 患者中纹状体多巴胺神经元变性使 STN 异常兴奋,GPi、SNr 输出增多导致丘脑皮层通路过度抑制,从而引起 PD 的一系列临床表现。在发病过程中,丘脑底核兴奋性增高,在基底节输出增多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是PD 的发病基础也是临床上丘脑底核毁损术和高频电刺激术治疗 PD的病理生理基础。 2 丘脑底核高频电刺激作用机制的讨论 1987 年法国学者 Benabid 首次将丘脑底核高频电刺激术(STN-HFS)应用于临床,它不但可以改善帕金森病各种运动障碍,而且副作用少,对机体不造成任何损伤,现在已成为帕金森病的首选治疗方法。近年,STN-HFS 也被广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