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小说中妇女抵抗形象讨论论文 摘要:鲁迅先生的小说中,很多作品都反映了旧中国的妇女形象及其解放问题,塑造了一些十分典型的妇女形象,她们从顺从一步一步艰难地走向抵抗,并且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但是她们的牺牲是值得的,正如单四嫂、祥林嫂、子君和爱姑等等形象一样。本文主要是通过对这几个典型形象的逐步抵抗斗争及其思想义的深化分析,揭示束缚妇女进步抵抗的深层原因,进一步探讨鲁迅先生对妇女的关注及对她们的解放问题的深邃思考。 关键词:鲁迅小说妇女抵抗形象探究 一 “五四”运动掀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专制,提倡民主”上午呼声越来越高。这时期出现了大量反封建礼教,追求妇女解放的文学作品。鲁迅是较早关注妇女解放问题的伟大作家之一。在他的小说创作中,为我们留下了一个个鲜亮生动的妇女形象,通过这些我们看到了鲁迅先生对妇女,特别是对旧中国劳动妇女命运的深切关注。她们中的典型形象是:《明天》中的单四嫂,《祝福》中的祥林嫂,《伤逝》中的子君和《离婚》中的爱姑,而且基本都是妇女抵抗的悲剧形象典型。本文试通过对这几个典型形象的分析,探讨鲁迅对妇女的关注及对她们解放问题的不断探究。 二 (一)躲避的抵抗 在《呐喊》中,鲁迅通过《明天》创作了他小说中的第一个妇女形象——单四嫂子,她是一个在社会里受多重压迫并很符合封建法律规范的“节妇”,是广阔妇女生活和命运的代表。 单四嫂子在“前年”夫死了后,一直靠纺纱来养活自己和她年幼的儿子宝儿。应该说,成了寡妇后,她在精神上是很难顶住封建礼教及社会上的各种压迫的,但是因为宝儿的存在,使她觉得有了“明天”,有了希望,由来有了精神支柱,也是她能够一个人坚持下来的理由。但是即使是这样的苦日子也不长,宝儿的不幸夭亡,使她唯一的精神支柱没了,她也就失去了自己的“明天”。这同时,等待她的不止是丧子的不幸,还有来自社会上的各种各样的人的摧残和压迫,没有一个人来是真正安慰她和关怀她的,都是各有所图连她仅有的财物也随宝儿的死一并没了,她的“明天”也彻底的没有了。单四嫂子一直是处在封建礼教的法律规范里,她已经接受这些法律规范,这样的生活在她看来是正常的是合理的,面对凄苦的生活,她想到的是她唯一的希望——宝儿。可是丈夫、儿子死后,她还要面对一连串的经济上的敲诈勒索和精神上的损害和侮辱,可想而知,单四嫂子只得在太大、太静、太空的屋子里赶快在睡梦中去找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