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灌区节水改造分析论文 邢家渡灌区位于济南市区东北,黄河左岸,辖济阳、商河两县及天桥区的一部分人口 80.92 万人,总面积 190.3 万亩,其中耕地面积 130 万亩,设计灌溉面积 118 万亩,干渠总长 38.5km,设计流量 50m3/s,加大 80m3/s,年引水 2.79 亿 m3。 灌区绐建于 1973 年,1974 年秋放水,其后一直处于停停建建状态,工程配套率较低,按当时建设方式采纳了“社办公助”形式,工程质量不高,在很大的一段时间内,由于区划调整(从德州化济南),两地市都没有大的资金投入,现在灌区已无法正常运行,上下游用水矛盾日益突出,也为灌区节水改造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一、改集中沉沙为分散沉沙 邢家渡灌区现有沉沙池两处,共 1.3 万亩,其中一级沉沙池9400 亩,二级沉沙池 3600 亩,均已用完,管理单位面临两种选择:一是开辟新池,二是分散沉沙浑水入田。 灌区年引水 2.79 亿 m3,引水含沙量多年平均 6.7kg/m3,泥沙容重 1200kg/m3,年均引砂 156 万 m3,现在的沉沙方式是以挖代沉,一、二级沉沙池平均淤沉均达 6m 以上,两级沉沙池早已不堪负重。若开新池,即使继续以挖代沉,平均淤沉 5m 计;年均占地 500 亩。灌区经过 30 多年运行,一些涝洼地已变成了良田,新池的征地全是耕地,按当地的价格 3 万元/亩,将达 1500 万元,以挖代沉的清淤费为 5 元/m3,年均 780 万元。管理单位每年用在沉沙上的费用将达 2280 万元。而邢家渡管理处的现行水价 0.055元/m3,县乡截留 30%,上交水资源费 22%,占地 12%,上交市财政预算外资金 5%,即 865 万元,其中用于灌区建筑物维护,设备检修,人员工资,行政事业开支占 42%,即 419 万元,真正用在沉沙上的费用仅 446 万元,仅为正常运行费用的五分之一,其结果造成:一、清淤不及时,沉沙池入口壅水,淤积总干输沙渠。二、泥沙下泄,抬高渠床,阻水壅水,上游水大量浪费,下游无水可引产生水事纠纷。 另外由于沉沙池每年都有 100 多万方弃土产生,无法得到及时处理,形成一个大的风沙源,每当有三、四级东北风起便铺天盖地的黄沙直扑济南市区,当地村民更是终日与沙为伴,喝夹沙水,吃掺沙饭,苦不堪言。 邢家渡灌区改集中沉沙为分散沉沙正是顺应了灌区的实际,具体做法是:加大比降,改总干的 1/8500 为 1/6500,改现在分干的 1/2500 为 1/1500,将泥沙送至支渠以下,渠道的清淤将由用水户自己负责,由于不清淤无法引水,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