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 年至今北疆积雪深度的变化特点 1 引言 积雪是新疆重要的水分气候资源,北疆平原地区降雪量占年降水量 30%以上,山区高达 80%以上。季节性雪深与农牧业进展和生态环境改善关系密切。丰雪年对春季农耕生产和土壤保墒起重要补水作用且对牧草生长和荒漠生态环境改善意义重大。同时,对山区冰雪存储积累也起积极作用。降雪过多和积雪过深掩盖草场影响家畜正常放牧和觅食困难,造成“白灾”20XX 年 1 月 17 日 08 时-20 日 14 时,北疆出现了 20XX 年以来最强的一次寒潮过程,经济损失严重。孙建奇等根据极端降雪频率和变化强度指出我国极端降雪主要位于华东、新疆北部、青藏高原东部和东北地区,并指出新疆北部极端降雪事件呈上升趋势,季节变化表现为双峰特征。李培基等指出近 50a 新疆积雪年际波动是冬季降雪量和气温年际波动的共同结果。王秋香等选用天山以北 20 个气象站积雪日数、最大雪深和稳定积雪日数指出 1961 年-20XX年北疆地区积雪日数和稳定积雪日数呈稍增加趋势,主要发生在 1960 年-1980 年,1990 年以来有所减少。崔彩霞等指出新疆积雪呈轻度增长趋势,90 年代增加明显且山区积雪增幅大于平原。董安祥等利用cEoF 法分析了北疆地区 20 个气象站 1961年-20XX 年年降雪日数,发现年积雪日数场具有“南北一致型”和“西南-东北一致型”2 种波动特征,前者具有和的周期,后者有的周期。本文利用北疆地区 51 个地面站 1961 年-20XX 年最大雪深和 24h≥10cm积雪日数,基于 GIS 空间插值猎取了多雪区和少雪区的空间分布。重点分析了多雪区最大雪深和 24h≥10cm 积雪日数的周期特征,并对其局地差异的气候成因进行了初步分析。同时,对比近十年北疆雪灾频发区和最大雪深空间范围,获得重灾区最大雪深量值区间,这将为北疆雪灾预警指标体系建立提供数据基础。 2 讨论区概况 新疆北疆地区位于北纬°-°,东经°-°,整个地区被阿尔泰山脉和天山山脉包围,内有盆地、河流、湖泊、戈壁沙漠和平原绿洲,地貌轮廓非常明显,平均海拔 1265m(图 1)。该地区积雪主要集中在 11 月底至来年 3 月,积雪资源非常丰富,占全国积雪资源的 1/3,同时,也是雪灾高发区。 3 数据与讨论方法 数据数据于新疆北疆地区 51 个气象站(图 1)1961 年 1 月至 20XX 年 12 月逐日雪深观测值,并在此基础上计算了年均最大雪深和年均冬季(11 月至次年 3月)最大雪深和 24h≥10cm 的积雪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