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自由”乱谈 人生而追求自由,此乃人之天性。我理解的自由,就是不影响他人自由的前提下,一个人能够走出自己设计的人生轨迹。而实现真正的人生自由,应有一个先决条件,那就是财务自由。人的生物属性,决定了人首先是物质的人,然后才是精神的人。作为物质的人,必须有必要的物质条件做保障。在很大程度上,财务自由才会保障更多的其他方面的自由。 很多人使用“财宝自由”这个概念,我却以为“财务自由”能更准确地表达人们追求和向往的那种平衡的、自由的状态。拆分“财务”二字,财是名词,指财宝;务是动词,含追求、实现、管理等意。所以,财务不单单是一个财宝多少的问题,而是一个从财宝制造、管理、保值、增值、积累的螺旋循环的全过程。财宝代表一个时间段内一定的物质(钱财物等)的量,是静态的指标;财务,则可以反映对这些物质量的制造过程、掌控程度、增值预期、未来走向等等。财宝多并不必定代表能达到自由的状态。典型的例子,是最近处于舆论漩涡中的乐视的贾跃亭,曾经的“风云富豪”、如今的“法定老赖”。其财宝不可谓不多,但财务一团糟,以至弄得名誉扫地,把风光一时的乐视“帝国”带至濒临倒塌的边缘。至少在这一阶段他没有实现“财务自由”,也就没有真正的“财宝自由”。在这个意义上,一个人的财宝并不需要达到令人艳羡和仰望的程度,只需要一种与个人的综合能力相匹配的、较高水准的管理行为,一种立足于自身财宝现状、既量入为出又不超出风险承受能力的平衡状态,这就是财务自由。简单地说,财务自由就是基于一定财宝基础的量体裁衣、量入为出、持续增长、动态平衡。——以此视角去看待,很多人又何必过分纠结于金钱之类外显的财宝标签呢? 财务自由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建立在一定的财宝基础之上。但这个基础是与己匹配、跳起可摘的而不是高不可攀、遥不可及的。若非要以马云、马化腾们的标准来作基础指标,偌大中国就没有几人能有“账务自由”。非要向比尔 · 盖茨、马克 · 扎克伯克、巴菲特们看齐,整个世界也只有少人可算获得了财务自由。个人给实现财务自由所需要的基础财宝划了个边界:第一,不为基本的生存担忧,包括随着年岁增长回避不了的养老、医疗等“后顾之忧”;第二,能较自在的享受不低于身边同等条件、同一层级的人的相对高品质的生活。假如此说成立,那么每一层级的多数人其实都可以达成一定的财务自由,这也与“橄榄型”的社会结构模型相吻合。 每个人都可以作出向上一层级乃至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