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水文地质建模技术讨论 摘要: 水文地质多样性,变化复杂,规律难寻,给矿井的开采、隧道的挖掘工作增加了很大的风险性。近年来因水害引发的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不可计量。因此进行水文地质的三维建模实现水文地质的可视化将增加地下工作者对地质和水位等地下环境的了解,更利于施工作业,减少安全隐患。主要介绍三维水文地质建模的进展历程、讨论现状、建模的方法,并提出其中存在的不足,给予切实可行的建议,以期三维水位地质建模技术有更快的进展,更好的为公众服务。 关键词: 煤矿;水文地质;矿井涌水量 如同建筑三维模型一般,三维水文模型可以形象的模拟地下情况,搜集更多的资料信息,并最大程度的将多种资料集成,输出科学可靠的数据资料,为地下工作提供了合理的依据。并且三维水文建模技术的应用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少储层预测的不确定性,为地下工作人员提供了安全保障,因此对三维水文地质的讨论意义重大。 1 地质建模技术的进展和讨论现状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人类对水资源的认知还有很大的不足,尤其是对地下水资源。不同于地上水可以直接观测,地下水在地表以下,或者存在于地下岩体空间里,因此人们很难直接了解到地下水的形态、空间位置、源头流向和地质情况,这给地下开采和施工都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一般勘测只能描绘出水文地质的二维平面,结果存在着较大的误差,讨论过程中也有很大的不可靠性。利用计算机将二维地质信息进行立体化,将隐蔽的地下情况可视化,建立空间地质模型,并且进行任意截面的地质情况的分析,全空间的分析将地质情况,地下水的分布情况以及运动规律和形态以实图的形式展现在讨论者面前,扫清勘察盲区。在三维模型建立的同时会自动生成三角网格数据,更利于后续工作的进行,减轻水文地质工作者的工作量,节约勘探时间,结果也更真实可靠。因为经济进展和技术水平的限制,我国的三维水文地质建模技术起步较晚,最初的讨论始于上世纪 90 年代.三维建模涉及多门学科,其中包括计算机、物理、数学、地质、水文,是一门复杂交叉性学科,而且在早期一些地质水文资料短缺,专业水平低下,因此我国的三维建模还处于初级阶段。 空间数据模型 三维水文地质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建立空间的数据模型,将二维地质图进行更具体的表达。国外这方面的讨论起步较早,进展也很迅速,由于数据逻辑性清楚更利于讨论,因此专家学者们对空间可是模型一致讨论出来一系列的科学理论和三维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