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关系进展新特点和新态势 一、在台湾岛内陈水扁正加速推动“渐进台独”,尽管其与李登辉个人存在争议,但与李所推动的“急进台独”则有合流趋势,使两岸关系蒙上新的阴影 陈水扁上台后,原鉴于李登辉“两国论”和“急进台独”的教训,曾于 2000 年“5·20”就职演说时向岛内外提出“四不一没有”的承诺。即不宣布“台独”,不更改“国号”,不搞“两国论入宪”,不进行“统独公投”,没有废除“国统纲领”和“国统会”。从而改采“渐进台独”的做法,即由近到远、由小到大、由内到外、由量到质、化整为零、蚕食渐进、一点一滴地推动“台独”。一年多来,在李登辉为“精神领袖”的台联党的配合下,集中在 8 个“国”字上作文章,即将新台币定位为“国币”,把闽南话视同“国语”,把地方歌仔戏视为“国剧”,把从祖国大陆搬去的原故宫博物院拟改为福尔摩萨“国馆”。还有什么“国号”、“国旗”、“国歌”、“国父”等,认为都是从大陆来的,孙中山也是“外省人”,不能作“国父”。凡此,统统要实现“台湾化”或“本土化”,其基本程序和公式是:“民主化—本土化—去中国化—台独化”。其中关键是“去中国化”。一切与祖国大陆有联系的标语口号、地图画册、徽章标记、机构名称、街道名称、公司名称等等,都在“去”之列。 在“渐进台独”和“急进台独”之间,并没有隔着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两者一脉相承,形式不同,本质一致。陈水扁等一帮人出于自身政治需要的考虑,又认为形势对己有利,乃迫不及待地抛出“一边一国论”。他认为,在台湾岛内,民进党已成政坛第一大党,自己集党政军警大权于一身,民进党及其本人的地位和权力已经巩固,加上年底北高两市“市长选举”的时间迫近,亦需制造对民进党有利的选举形势。认为,在中国大陆,中共正忙于“党的十六大”,忙于筹备奥运会,忙于各项经济建设,无暇顾及台湾,加上岛内的“大陆热”和“三通热”,亦需要借机压一下;认为,在国际社会,由于美国自小布什上台以后,频频对台湾“示好”,尤其是不久前的两件事:一个是所谓中国“军事力量评估报告”,强调“中国威胁论”和妖魔化中国;一个是所谓“国会财政拨款案”,把中国的台湾与北约国家、非北约国家相提并论,从而给了台湾当局以极大“鼓舞”和“误导”。还有,台湾当局也希望借机试探一下美国的“底线”等。总之,由于私欲的膨胀,适宜的气温,主观的误判,就像 1997 年李登辉抛出“两国论”一样,陈水扁终于在去年 8 月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