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两岸文化认同对比

两岸文化认同对比_第1页
1/18
两岸文化认同对比_第2页
2/18
两岸文化认同对比_第3页
3/18
两岸文化认同对比 1871 年,英国文化学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首次提出了有关狭义文化的早期经典学说。其解释为:文化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文化,既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历史现象,它是有机的生命体,会随着历史的变化进展而变化进展。运动是绝对的,静止则是相对的,在文化的绝对运动之中包含着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文化中的某些部分会沉淀下来,成为一个民族共同认同和遵循的规则,我们称之为文化认同。在此,我们将其定义为:文化认同是人们在一个民族共同体中长期共同生活所形成的对本民族最有意义的事物的肯定性体认,其核心是对一个民族的价值的认同;是凝聚这个民族共同体的精神纽带,是这个民族共同体生命延续的精神基础;它是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重要基础。中华文化亦称华夏文明,它是一种以儒家文化精神为核心的文化,影响了包括内地、台湾、日本、朝鲜、越南等在内的广阔国家和地区;中华文化认同主要是指对儒家文化精神的认同。本文拟从历史角度出发,通过比较法,分析中华文化认同在两岸的表层结构的变化与深层结构存续。然而,文化是概括的、抽象的,无法进行直接的比较,因此,若要进行中华文化认同的比较分析,我们首先需要选定比较的载体,分别为:文字、语言和风俗。 一、汉字繁简之争 简化字,又称简体字,一般是指目前内地使用的现代中文的标准写法,是与繁体字相对而言的。近年来,汉字的“繁简之争”讨论得越来越深化,涉及方面也越来越广,尤其是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于2025 年提出“识正书简”并提出探讨两岸民间合编“中华大辞典”,更是掀起了又一轮关于汉字的繁简之争。其实汉字是没有繁简区别的,我们所知道的所谓的楷书、隶属、金文等等都只能称之为字体。汉字的简化运动起源于太平天国时期,1909 年,陆费逵在《教育杂志》的创刊号上发表的论文《普通教育应当采纳俗体字》,第一次真正地提出了要进行汉字简化。1935 年,中华民国教育部发布第 11400 号部令,正式公布了《第一批简体字表》,但到了次年就被喊停。同年,容庚出版《简体字典》并在燕京大学开课尝试。当时间行进到 1949 年,国民政府退守台湾,内地和台湾汉字的简化进程也终于开始走向不同的方向。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成立了中国文字改革协会,汉字的整理和简化成为协会的讨论目标之一。但是,简体字的讨论工作真正开始却要定位在 19...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两岸文化认同对比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