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个体化用药伦理学论文

个体化用药伦理学论文_第1页
1/17
个体化用药伦理学论文_第2页
2/17
个体化用药伦理学论文_第3页
3/17
个体化用药伦理学论文 1 因病而异的个体化用药 用药不同于单核苷酸多态性的遗传差异,肿瘤等复杂疾病的形成往往是由多个位点的体细胞突变共同作用产生的。临床表现相同或相似的疾病可能并非于同一组基因突变,其中不同位点的突变影响不同的细胞通路,对应于疾病的不同亚型使靶向药物的治疗效果产生个体差异。如作用靶点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吉非替尼用于治疗 EGF R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时,将获得更高的收益率。所以临床治疗时需要根据不同的疾病亚型进行个体化用药,选择针对相应靶点的治疗方案,从而提高药物治疗的效果。乳腺癌的传统治疗依据病理学分型进行,治疗效果间却存在很大差异,患者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近年来,分子分型技术逐渐成熟,通过分析乳腺癌患者基因表达谱,可将乳腺癌根据基因表达特征分为 4 种亚型,LuminalA 型、LuminalB 型、HE R-2 过表达型和三阴型。对乳腺癌的不同亚型的治疗方法及药物有所区别,如 Luminal 型对内分泌治疗敏感,HE R-2 过表达型使用靶向治疗药物赫赛汀可显著改善预后。因此,对疾病亚型不同的患者个体化用药,保证了治疗效果,避开了不必要的医疗花费。尽管在进行乳腺癌治疗前对患者进行分子分型如此重要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伦理问题亟待解决。一是疾病型与预后相关,加重心理压力。对乳腺癌分子分型的讨论常常涉及到对不同亚型预后的预测,如 LuminalA型预后较好,5 年总生存率约为%;而三阴型为%,预后较差[10]。虽然根据癌症亚型推断患者的预后情况有助于及早关注癌症的复发或转移,但对于患者来说,尤其是预后较差的三阴型乳腺癌患者,在经过确诊对心理的强烈刺激以及手术对身体造成的严重创伤后,得知分型结果时无疑会背负上更加沉重的心理包袱。这不仅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可能影响到癌症的后续治疗。二是测序列是未来方向,威胁基因隐私。以特定基因突变为生物标志物的肿瘤靶向治疗药物正陆续上市,所以将基因测序分析作为临床肿瘤分子分型的手段也有可能在未来得到实现。然而,基因测序数据量大,肿瘤组织中不仅包含基因突变的信息,还有大部分是关乎隐私的个体遗传信息。所以测序样本和数据一旦被获得和存储,就会牵涉到基因组隐私和数据保护的问题。现有的简单匿名的方法可轻易地追溯到基因的所属者,无法保证数据的安全。基因信息遭到泄露可能引发严重的社会伦理问题,如工作单位为了减少医疗费等开支拒绝雇佣含有致病基因的员工,保险公司根据...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个体化用药伦理学论文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