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美术教育探析(5 篇) 第一篇:高中美术教育生态文明意识思考 【摘要】生态文明对人类社会未来进展至关重要,高中美术教育应该挖掘人与自然和谐进展的理念,培育学生学会用美术的方式或结合其他方式解决自己身边的环境问题,让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制造力,加强生态文明意识,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 【关键词】新课改美术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式。它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进展为根据,以未来人类的继续进展为着眼点。生态文明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党的十八大全面深化地论述了作为科学进展观组成部分的生态文明建设,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并要求“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个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漂亮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进展”。这是党中央对于我国所处建设进展时代的新概括,也是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规律的新总结。《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中提出: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能使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美术与自我美术与自然、美术与社会等方面的关系,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理解文化艺术,弘扬人文精神。中学美术教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涉及的学科领域广,新教材也明显渗透着环境保护的意识,如设计应用、综合探究的学习领域,有些课的内容要求学生去关注学校、社会的环境,要求学生从有用功能和设计角度评价身边的环境。可见,高中美术教育也蕴含着生态文明的意识。 一、高中美术教育实施生态文明意识的方式与方法 1.注重美术作品视觉赏析,增强生态文明意识 美术作品的欣赏活动也是高中美术课的重要内容。高中美术课与生态文明有联系的题材作品是非常丰富的。在美术欣赏教学活动中,高中美术老师应该发掘出其中所蕴含的生态文明意识,通过欣赏各种图片、艺术作品,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领悟其中所蕴含的环保意识等人文因素,以此增强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老师向学生渗透这样的意识美术作品创作的世界是人的世界,美术作品虚拟的环境是人的环境,美术作品构造的建筑是人的建筑,每个人都应关怀我们生存所依赖的自然环境,消除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隔膜,使之互相渗透,互相沟通。 2.在美术作品的实践中渗透生态文明意识 美术作品是物质材料结合人文意识形态的艺术形式。无论是美术作品的写生、写真、写心、写意,还是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