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爱情悲剧文学毕业 首先,巧珍身上虽然有“新”的东西,但常常被旧的文化传统所束缚。而“旧”的力量显然更为强大。 刘巧珍爱的不是村里的“高干子弟”,也不是有钱人,而是“穷得满窑里没一件值钱东西”的农民的儿子--高加林。原因就是高加林是她认为“更有意思的人”。“她爱他的飘洒的风度,美丽的体型和那处处都表现出来的大丈夫气质……她同时也非常喜爱他的那一身本事:吹拉弹唱,样样在行;会安电灯,会开拖拉机还会给报上写哩!再说,又爱讲卫生,衣服不管新旧,常穿得干洁净净,浑身的香皂味!”可是就因为从小被耽误了上学,巧珍深深地感到自卑。她每天望着高加林的身影暗自伤神,她想讲出来,可是又没有勇气。真可谓是:“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不重家庭重个人、不重金钱重人品,巧珍的择偶标准就是在今日看来都不过时。在 80 年代初的西北农村,有这样想法的人是少之又少的,何况是没有文化的农村姑娘,那就太难得了!难怪阎纲说路遥发现了一位多么可爱的女子啊!“她虽土而不俗,不知书却达理,自卑而不自贱。”③ 巧珍的身上闪耀着新时代的光彩,她能勇敢地追求自由恋爱就是一个明证。她的父亲是村里有钱的“二能人”,巧珍本身又有着“白杨树般苗条的身材”和可爱美丽的脸庞,而她的品行也是为全村老少所称道的。就凭巧珍的条件,她找个干部、工人都没有问题,但是这些人都“不合她的心”。她所要的,是一份和别人都不一样的、更加有意义的情感。她的心里部分女性个性解放、追求自己爱情的观念已经觉醒,她虽然不是“社会主义新人”但她身上在某种程度上也有新的光辉在闪耀。比如她坚决地站在高加林一边在村里闹“卫生革命”,两个人骑一辆自行车进城买漂白粉时引起的喧闹作者是这样描述的,“村里立即为这事轰动起来。没出山的婆姨女子、老人娃娃,都纷纷出来看他们。对面山坡和川道里锄地的庄稼人,也把家具撇下,来到地畔上,看村里这两个‘洋人’”。可是巧珍不畏惧这一切,她是骄傲的,“让众人看看吧!她,一个不识字的农村姑娘,正和一个多才多艺、强壮标志的‘先生’,相跟着去县城罗!” 但是,旧文化旧道德又限制了巧珍精神世界的进展,她没有根本看清她自己和她所处的环境,她只是在懵懂地崇拜着加林哥,爱着加林哥。在巧珍的爱情失败后,她决计嫁给邻村的马栓时,提出根据旧时风俗出嫁。有人评论说这是作者以喜庆衬悲痛的表达手法,含蓄地表明了巧珍想通过婚姻向外突围的失败,隐喻性地表明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