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同伴交往心理辅导案例

同伴交往心理辅导案例_第1页
1/9
同伴交往心理辅导案例_第2页
2/9
同伴交往心理辅导案例_第3页
3/9
小学生同伴交往心理辅导案例一、基本信息一)答辩人信息詹雯,杨浦区二联小学,兼职心理辅导老师,从事心理辅导工作 5 年。(二)当事人信息小康,男,11 岁,四年级学生。家庭经济状况良好,父母之间关系和睦。由于父母工作繁忙,小康从小由奶奶带大,奶奶对其言听计从。进入小学后,他回到母亲身边,由母亲负责辅导其学习。母亲反映:小康脾气暴躁,常说老师和同学总和他过不去,处处针对他。他觉得在学校里不开心。班主任反映:小康在学校与同学关系一般,常常一个人玩,爱听表扬的话。偶尔会发脾气,耍小性子。进入三年级后,他经常会发脾气,有时甚至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例如:上课时,他会因为一支钢笔漏水的事情,大声尖叫,并用力撕本子。若老师批评,他马上翻白眼、流泪,然后发出更大的叫声。同学反映:小康在和同学交往时,斤斤计较,常和同学发生矛盾。与同学打架后,他会离开教室,坐在学校的一角,或将自己藏起来让老师与同学到处找。为此,大家都不愿意和他交往。二、心理评估及分析(一)来访者主要症状1、孤独、缺乏沟通。2、容易冲动,容易激惹有过激反应。3、同学关系不和谐。(二)成因分析根据上述症状,小康的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属于一般心理问题,评估诊断为小学生人际交往障碍。总结产生问题的原因,其中包括:1、家庭环境小康在家里备受宠爱,他的一切要求都能得到满足,因此不需要对自己的行 1为进行任何的控制,久而久之,自控能力受到很大的影响。小康的妈妈和奶奶之间常常会因为小康的教育问题产生矛盾,口角不断。小康在这个时常发生人际矛盾的环境下成长,使其缺乏正确的人际交往技能,错误的认为人际交往是以对抗为基础的。2、心理原因自从小康入学之后,在伙伴之间,他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定势,得不到同学们和老师们的认可。再加上班级中,比其更优秀的孩子为数不少,使之深深感到家人、同学和老师对其认可度的巨大差异,从而产生失衡心态,并对周围人叛逆和敌视。三、辅导方案基于上面的分析,在取得小康和家长的信任、支持后,与他共同讨论辅导目标,并制定初步的辅导方案。(一)辅导目标1、近期目标与来访者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收集资料,并对资料进行评估和诊断。2、中期目标减少来访者因人际关系紧张而产生远期目标帮助来访者巩固习得的人际交往技的冲动、激惹和过激反应;引导来访者逐步改善认知模式,训练其人际交往能力。3、巧,形成良好的行为模式。(二)辅导过程第一阶段了解来访者的基本信息...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同伴交往心理辅导案例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