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如何正确对待批判和自我批判 当前,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入了查摆问题、开展批判环节。对于批判,很多人有忌惮心理,既怕批判别人狠了得罪人,也怕别人批判自己太狠没面子。 其实大可不必,党员干部要有正确对待批判的智慧和勇气。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孔子主张“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省焉”,提倡“吾日三省吾身”,孟子则肯定“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古之大贤都善于自觉反省、自我批判。今日的党员干部更要善用批判和自我批判这个法宝。 一是襟怀坦荡,勇于自我批判。“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有缺点甚至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勇气承认和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党员干部必须正确对待自己,以深挖根源、触动灵魂的心态,敞开思想、亮明缺点、暴露短处,真正让自己“红红脸、出出汗、排排毒”,使自己受教育,别人受警示,真正做到祛歪风、压邪气,树新风、扬正气。 二是无私无畏,敢于相互批判。批判是提醒,是警示,是良药。坚持原则,敢于批判工作中错误的思想和言行,是每一个人必备的优良品质和负责态度。批判别人批判得狠,说明问题查摆得到位,能为随后的整改定标立向,便于“洗澡”、“治病”,这种批判是“苦口良药”。别人批判自己批判得狠,为的是使自己吸取教训,少走弯路,防止问题的进一步扩大,能改善自己今后的工作,也值得感激一生。批判有了“辣味”,才能达到“红红脸、出出汗”的效果。回避批判就是“讳疾忌医”,最终只会误人误己、害人害己。 三是虚怀若谷,善于接受批判。闻过则喜,纳谏从流,要善于从别人的批判声中找出自己真正存在的问题,是党员领导干部应有的修养和品德。陈云同志说过,有钱难买反对自己意见的人。对待意见、建议和批判,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放下架子,丢掉面子,不计个人得失,不计亲疏恩怨,诚心诚意地接受批判,诚心诚意不仅要表现在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上,更重要的是对比这些批判意见,从批判中认识自我,从批判中结交诤友,从批判中求得进步。 正确对待批判和自我批判,党员干部就会神清气爽,党就能风清气正,教育实践活动就能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