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小学部)二学年上册数学学科教案学习内容班级主备人备课时间上课时间观察物体例 1—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位置关系和交换的过程,初步体会到从不冋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冋的。过程与方法:学生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冋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情感态度价值观: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和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学科素养感受数学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认识到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教学难点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一个简单物体的形状。教学用具课件课时1 课时预习引导只有经过充分的预习,你才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故事激趣,初步感受整体和局部的关系。1、课课件展示图片,讲《3 个孩子看大象》的故事。2、问:他们看到的大象怎么不一样呢?3、小结,点题:同一只大象,因为观察的位置不同,所以看到的形状也不一样。要想看到物体的全貌,就要全面观察。今天我们就学习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教我自信,我展示,我成功二实践观察,积累经验,建立表象。1、准备:每 4 名学生一组,分别坐在桌子的四方。每组摆出一个布娃娃,面向黑板,坐在桌广策略调整教学过程上。2、本位观察,感知不同位置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点名说自己看到的是课件图片上的哪一个形状。3、换位观察,建立表象。(1)请所有同学坐到布娃娃的正面来观察,你看到了什么?互相说说,再闭眼想想自己看到的样子。(2)依次从左、右、后三方观察,同步进行看、说、想的活动。4、重点观察,对比辨析。(1)引导:刚才从正面和反面观察到的样子明显不同,但是另两个位置看到的好像差不多。我们再到这两个位置重点观察一下,看看到底有什么不同。(2)点名表述看到的不同。(引导学生说出脸和四肢的朝向。)三、教学例 1,模拟情境,建立位置与表象的联系。1、出示例 1 情境图,了解任务。2、说说小明和小芳在熊猫的哪个位置?他们应该看到的是哪个图的样子?3 说说小红和小亮在熊猫的哪个位置?彳也们应该看到的是哪个图的样子?(提示学生注意:小红伸出她的左手与熊猫的朝向相同,小亮伸出他的右手与熊猫的朝向相同。)4、引导学生扭动身子,虚拟位置,分别用对应的手指出熊猫的朝向。5、知道连线,并表述各人看到的样子。小结我们的生活中有许放许多多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形状(出示卡片),所以在我们的眼睛里世界是多姿多彩的,而这里面有许多数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