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劳动力转移社会保障

劳动力转移社会保障_第1页
1/22
劳动力转移社会保障_第2页
2/22
劳动力转移社会保障_第3页
3/22
劳动力转移社会保障 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当代中国社会的一个特别群体,长期以来他们一直是城市的“边缘群体”,缺少和城市居民一样的社会保障。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结构理论”认为,进展中国家普遍存在截然不同的两个部门:传统的农业部门与现代工业部门,即“二元结构”。前者缺乏资本,劳动生产率低下,但拥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后者主要集中于城市,集合了大量资本,具有较高的劳动生产率。经济进展的过程就是剩余劳动力被不断增加的资本吸收的过程,这一进展态势持续到把农村剩余劳动力全部转移到现代工业部门为止,从而推动国民经济不断增长。 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地转移到城镇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和重要措施之一。2025 年青海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达万人次,年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量首次突破百万。 一、青海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点 1.剩余劳动力转移呈明显增长势头 2025 年我省劳动力转移数量大,达到万人次,首次突破了百万大军,比 2025 年增加万人次,其中,稳定就业的人数达到了 27 万人次。农村牧区剩余劳动力转移增长势头强劲。 2.劳务收入已经成为农牧民收入增加的重要来源 2025 年劳务收入大幅度增加,劳务收入达到了 33 亿元,比 2025 年增加亿元,增幅达到%。随着劳务经济的进展,农村牧区劳动力流动性增强,劳务收入将成为农牧民增收的主要渠道。 3.就业渠道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调查显示,到 2025 年,经政府与中介组织的外出务工比例有了很大幅度上升,比例总和为 39%。其中通过劳务经纪人带领,有组织、成规模地输出人数增多,占到总输出数的 32%左右,由政府组织的人数占了整个输出比例的 7%。只有 47%的人员是依靠亲戚或朋友取得。 4.省外就业比例在逐年提高,但变化不大 虽然近几年青海的经济进展比较快,但从全国来看,我省经济水平仍然较低。2025年我省转移的农村牧区劳动力中,有%到省外转移就业;本省就业的比例为%。而到了2025 年,有 42%的人员到外省就业,本省的就业比例为 58%。 5.外出务工具有一定的兼业性和季节性 绝大多数农村劳动力在参加非农就业的活动中并没有完全脱离农业、放弃土地经营活动。农村劳动力在省内从事非农产业劳动的基本上还保留着对土地的承包权,每年除在外务工外,农忙季节都要回家从事农业生产。据调查:2025 年青海省西宁市外出从业累计时间在一个月以下的人占%,外出从业累计时间在 1 个~3 个月的占%,外出从业累计时间在 3 个~6 个月的占%,外出从业累计时间在 6 个月以...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劳动力转移社会保障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