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互动达到师生和谐统一 一、论文缘起 全球化、信息化为特点的新经济,多极化、民主化为特点的新政治,生态化、网络化为特点的新文化,必定对教育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教育的功能就是把宏观的社会文化结构转化为学生的微观的个体心理结构。而转化必定要经过教与学之间的交互活动才能达成。 现代教育思想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相互依存、相互支持、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老师不能代替学生的学习活动,学生也离不开老师的指导。老师、学生、教材和各种教育媒介之间形成了一种多重的平面、立体的互动关系,即师生以教材为凭借,依靠各种教育媒介进行信息和情感沟通、传递和反馈,使教学过程形成动态、开放的系统结构。由此可见,教学活动操作的核心理念,就是师生间的有效交互。初中历史课是一门社会学,它不象文学那样生动形象,也不象自然那样妙趣横生。历史老师更要在课堂教学中,留意教与学交瓦活动的氛围、方式、手段,使互动更为有效。 二、核心思想 、概念界定 历史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进展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的过程,教与学只有在交互活动的过程中才能达到和谐统一。 、理论依据 1、新课程的相关理念 综观课程标准,不难发现,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强调的是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性、沟通性、灵活性。因此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更应该注重师生之间的有效交互活动,把学生真正培育成为适应当今社会的有用人才。 2、构建主义理论: 知识不是通过老师传授而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和学习工具,通过意义构建而获得的,其中“情境”、“协作”、“会话”、“意义构建”是构建主义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 、遵循原则 1、交互性原则: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要提倡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交瓦活动,从而达到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作用,学生在交互活动中不仅能学得知识,也能学习做人、待人、沟通、交往和协作等方面的能力。 2、主体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的学生,每个个体都应足积极主动的。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探究,在情感态度上由消极等待转变为积极求知。他们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实时参加、积极的输入输出牛富的信息,不断影响或改变着教学的进程。 3、协作性原则:协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化进的‘种教学活动,是同伴间的合作互助活动。通过协同操作,协同讨论,学生享有充分的参加权、选择权、评价权。 4、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