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党组织:我们知道,一个人在人生价值观的指导下进行社会实践。拥有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将有利于我们在改造世界的同时改造自我。1980 年 5 月至次年 3 月,中国开展了一次关于自私“与崇高的群众性大讨论。其契机是当时潘晓寄给《中国青年》杂志的一封信,他认为 人”“”都是自私的 , 任何人都是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 因为过去一段坎坷的人生经历让他感到生活由紫红变为灰白。生活失去了原本斑斓的色彩,他不再有激情和梦想。看似洞察人性的他在此后十多年的实践中亦复如是平凡无奇。这是关系到人生价值观的重大问题——人活着到底为了什么难道像《活着》中的福贵只是为了像草根一样活着,你的存在对他人而言毫无意义当然,答案是否定的。当每个生命伴随父母的喜悦和欢笑降临人间。他(她)小小的攥紧的手心想要握住什么不禁让我们遐想。功名、财宝、权势、美色、儿孙抑或是向往着的远方的希望人各有志。一心私欲,为积累财宝、追逐功名、恩泽子孙奔波一生,终究撒手人寰,如过眼云烟般赤裸裸来到又离去。《好了歌》向我们传达了那个时代人们对生命意义的探寻的艰辛,一片苍凉寂寞的虚无感。“”与之相对的另一类人,梅老师深情地道出 两弹元勋 邓稼先那段不能说的秘密。随着老师温柔流动的话语,我第一次贴近了邓稼先心灵最柔软的地方。他于海外求学后毅然放弃优“”渥的生活环境和科研条件回到一穷二白的祖国,为实现伟大的梦想 抛妻弃子 ,从此隐姓埋名,吞下长久的寂寞深化钻研。舍小家为大家,实现由本我向自我的超越。这对他深爱着的妻子和女儿来说是不公平的,她们感到委屈和痛苦。但时隔多年后,当真相浮出水“”面,邓稼先被授予 两弹元勋 的荣誉称号时,她们又是最幸福而自豪的,也原谅了他作为“”丈夫和父亲的沉默。 真正永恒的才是最有价值的。 我感动于他对祖国的爱,在他心中,中国不是抽象的代名词;感动于他惊人的耐力,受住二十八载的孤独。站在科学的巅峰,饱尝俗世家人难以相见的苦涩。他同样过去了,成为历史,但他走进了多年后我的心中。梅老师的讲解,我感受到要促进党员人生价值观建设,除了要在社会价值观建设这个社会思想文化的核心层面上开展工作以外,还要在社会思想文化的其他层面,甚至包括社会心理这样表层的层面开展工作。而培育人文精神,则可以把这些层面的内容统一起来,并有利于转化为社会价值观,从而促进党员人生价值观建设。当前我们要培育的是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