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家里现代化,屋外脏乱差”8.15 出发,由于台风的影响,接连三天都下着大暴雨。沿路的小河里浊浪滚滚。待到几日后雨停河水水位渐渐下降才看到河岸边的淤泥里,芦苇上,挂满了各式各样的垃圾。青山仍在,绿水依旧,林间河畔却多了点点刺目的垃圾。走进白水坑村,这便是它给我的第一印象。捏着手里的塑料袋走了十多分钟,终于颓丧的发现,村里根本没有垃圾桶或垃圾池这样的东西。在对村民进行家访时,一个小姑娘这样对我们说:“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家里现代化,屋外脏乱差,我们这里就是这样的。在家里虽然说垃圾可以丢在垃圾桶里,可是倾倒家里垃圾桶里的垃圾,还是一样只能随便倒在河岸边。更不要说在外面。我们也想像城里,十步一个垃圾桶,垃圾不乱扔,周遭环境洁净一点,但是没办法。现实情况就是这样。”而另一户的赵大娘的话,则代表了村里大多数中老年人的看法:“大家都往那里倒垃圾嘛,所以我们也在那里倒啊。”问及垃圾分类处理,以及随地倾倒垃圾的后果时,赵大娘说:“垃圾还要分类啊?多麻烦,怎么分?确实是倒在那里(河岸边)不好看,没想过(有什么不好的后果)。”导致这种现状的原因是,难以置信的原因是,农村到现在都没有垃圾处理系统。当然我国城市的垃圾处理系统也好不到哪里去,无非是在城郊找块地堆放,但是连这种低效差劲至极的垃圾处理系统,农村都没有。城里还有环卫工人,而农村的垃圾是没有人收的。各家把门前扫完,把垃圾倒在别人也倒了垃圾的地方。这种“垃圾场”都是遵循“破窗理论”自发形成的。花花绿绿,触目惊心。何况还有各种本该妥善回收处理的垃圾,比如电池。电池漏液的后果,就是直接重金属污染。一颗电池足以污染十亩田。走过那片葱葱竹林旁,看到林间散落的几颗废弃电池…中午问及白水坑村村委书记时,他说:“我们有建设垃圾池,不过确实是没有配套的完善的垃圾处理装置,太穷了,没有经费。”当一个村子,想要进行经济进展都要建立项目然后层层审批级级送钱时,对于改善经济大环境收效甚微,作为政绩建设也不够震撼时,作为基础服务设施的垃圾回收处理装置便变得可有可无,无关紧要了。当然,由于教育资源的匮乏,导致村民们对垃圾回收、分类的认识也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