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贰其行中“行字读音辨正《诗经·卫风·氓》:“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其中的“行”字,到底是读 háng 还是读某 íng 呢?这还得从句意、词义、音韵等方面去分析讨论。要理解“女也不爽,士贰其行”的句意,首先要谈及“贰”的词性用法。对于“贰”字,历代名家多所训释,但举其要者却只有两家:一是东汉的郑玄〔唐孔颖达附和其说〕,一是清代的王引之。王引之在《经义述闻》中云:“贰当为貣之讹,貣音他得反,即‘忒’之借字也。”[1]忒,过失,过失。这样诗句“爽”“贰”同义对举,翻译为:女子没有出现什么过失,男子行为却出现了过失。郑笺曰:“我心于汝故无差贰,而复关之行有二意。”正义曰:“言我心于汝男子也不为差贰,而士何谓二三其行于己也?”[2]郑氏解“贰”为“二意”,孔氏那么径以“二三”解之。郑、孔虽未直言,但实际上是把“贰”当作数词“二”的借字看待的。现代学者特别是当代学者,又在此根底上提出“数词用如动词”的说法,而且流行甚广。如王力主编《古代汉语》:“贰,不专一。用如动词。”[3]教材也依此注释:“女子没有什么过失,男子行为却前后不一致了。爽,这里是过失的意思。贰,不专一,有二心,跟‘壹’相对。”依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其句注释之异主要在于“贰”字的词义理解上,但无论哪种句意解释,此处“行”的词义是一致的,都作“品行”“行为”解,理应读成某 íng。既然根据其词义句意推断此处“行”应读某 íng,那为什么标准朗读磁带及网上一些名家朗诵却读为 háng 呢?在此读 háng 是否就错读了呢?对于这些问题,又必须从音韵上去寻根究底。诗歌起源于上古的社会生活,是因劳动生产、两性相恋、原始宗教等而产生的一种有韵律、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形式。诗歌的美学本质,在于能够用优雅的字句抒写人类的和情感,而声韵音乐那么是表达诗歌情趣的特佳方式。一首好诗,不仅要有好的意境和情思,而且也需要音韵和节奏的配合,才能表现出感人的诗趣与韵味。自《诗经》三百篇起,中国的传统诗歌,都有明显的韵律和节奏。许多流传至今的传统诗歌,原来都是可以入乐的。早在《尚书·虞书》中就有“诗言志,歌咏言,声依咏,律和声”之“诗乐同体”之说。作为中国最早诗歌总集的《诗经》,在韵律节奏美感上已相当成熟。然而,从古至今,但凡仔细读过《诗经》的人,都会有一个共同的感觉,就是《诗经》不少篇章中的语句,按今音读并不完全符合押韵的要求。如《国风·齐风·载驱》中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