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精神是石油战线老一辈领导人和广阔石油职工在困难的时候、困难的地方、困难的条件下,学习和运用毛泽东思想,继承和发扬中国共产党、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优良传统,在开发建设大庆油田的实践中逐步培育和形成的,是战争年代革命精神的继承和进展,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大庆精神都是激励人们不断奋进的重要精神力量。大庆精神的形成。大庆石油会战是在困难的时候、困难的地点、困难的条件下进行的。当时,国外敌对势力对我国实行经济封锁和军事威胁,国内连续 3 年遭受自然灾害,国民经济发生了严重困难,国家迫切需要石油。1960 年初数万名石油大军从祖国四面八方挺进东北的松嫩平原,头顶青天,脚踏荒原,展开了一场艰苦卓绝的大庆石油会战。会战一开始,天寒地冻,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人们连吃饭、住房等起码的生存条件都成了问题。特别是在缺乏勘探开发大型油田经验又毫无国际援助的情况下,能不能独立自主地探明大油田,更是一场严峻的考验。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财力、物力的严重匮乏,以王进喜为代表的广阔石油工人没有被吓倒,通过仔细学习《实践论》和《矛盾论》,坚定了攻克一切困难的决心和信心,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形成了"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制造条件也要上"的大无畏精神。钻井队搬迁,没有汽车、吊车,就人拉肩扛,把 60 多吨重的钻机从车站运到几公里外的井场;打井没有水,就破冰取水;施工缺器具,就土法上马,修旧利废;没有房子,就挖"地窝子",建"干打垒";粮食短缺,就挖野菜充饥,开荒种地。大庆石油职工胸怀全局,坚持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当时开发大庆油田,国家资金有限。大庆石油职工首先面临的是先建石油城还是先把会战搞上去的问题,在处理国家与个人、生产与生活的关系上,大庆石油职工提出:"先国家后个人"、"先生产后生活",并以"宁肯少活 20 年,舍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英雄主义气概,苦战 3 年就拿下了大庆油田,一举摘掉了长期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贫油帽子。大庆石油会战,不仅为国家制造丁大量的物质财宝,而且培育锻炼了一支铁人式的石油职工队伍。产生了影响深远的、集中体现中华民族和中国工人阶级优良传统与优秀品质的大庆精神。50 年来,大庆精神一直得到我党四代领导集体的培育和提倡。1964 年,毛泽东同志发出了"工业学大庆"的号召,并多次接见铁人王进喜同志。1978 年,邓小平同志第三次视察大庆时,作出了"建设漂亮的大庆油田"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