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舵把子是怎样炼成的提起马洪海,在齐齐哈尔市,在克东县乃至于周边的县、乡、村几乎没有不知道的,人们都习惯地、亲切地称他为“舵把子”。这不仅是因为他从小就学会驾驶拖拉机,是驾驶能手,更重要的是因为他是远近闻名的科技示范户,是带领农民科学种田,实现科技致富的“掌舵人”。在他的示范引领和带动下,德胜村近五年来粮食生产实现了“五连增”,特别是2024 年,由于加大了农机农艺新技术投入,粮食总产实现 1098 万斤,同比增长 30%,种植业总收入实现 1283 万元,同比增长 24%。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应用进一步解放了力,全村外出务工人员 845 人,劳务收入实现 1690万元,同比增长 27%,全村养殖业纯收入实现 230.2 万元,同比增长20%,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 1.51 万元,同比增长 24%。基于他多年来依靠科技进步带领农民致富,成绩显著,曾先后获得省、市、县模范称号,县委、县政府表彰的“种植业结构调整先进个人”、“土地规模经营先进个人”、“‘双带型’村党支部书记标兵”、“全县优秀青年科技星火带头人”和县委表彰的“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1956 年 4 月,马洪海出生于克东县宝泉镇德胜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从儿时起他就看到父辈们成年累月地“脸朝黄土背朝天”,在幼小的心灵里便印下了农民的疾苦。1973 年在镇中学初中毕业后回生产队参加劳动,很快,他就对地里的“铁牛”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生产队和生产大队的选拔推举,他于 1976 年、1977 年先后两次派到嫩江地区农机局学习农机驾驶和维修技术,回来后,在生产大队的机耕队当上了农机技术员,一干就是 8 年。他把学到的全部用于农机作业上,从此,与农机结下了不解之缘。由于他工作努力,大队党支部让他当上了机耕队队长。正当他满怀信心地想在机耕队大干一场时,1985 年 12 月克东县实行了家庭承包经营,随着生产队、生产大队的解体,机耕队也“黄”了,拖拉机、农机具全部变卖掉,这让他痛心疾首。于是,他顶着政治上的各种压力,借款将机耕队的 2 台旧拖拉机和一台 3.0 联合收割机买下来,在耕种好自家土地的同时,为乡亲们提供代耕服务作业。从此成为一名农机专业户,并在劳动实践中积累了许多使用农机方面的经验。几年后,他成为了本村的种粮大户和“科技示范户”,并于 1989 年至 1990 年经过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学习,获得农民技术员资格证书,1990 年至 1991 年在黑龙江省农民中等专业学校农学专业学习两年后,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