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主任我从 S 中学校长岗位上退下来已有 6 个年头了,但 S 中学总务主任 W别具一格的工作方式却让我记忆犹新,难以忘怀。1993 年,我担任 S 校的副校长,分管后勤工作。第一个搭档是年近50 岁的总务主任 X。由于学校经费紧张且远离圩镇,所以上级领导和兄弟学校老师来访都是在校内用餐。每当这个时候,一定能看到 X 主任在食堂里忙碌,亲自上碗筷、端菜。甚至晚上,他还到锅炉房看煤有没有封好。X 主任的“老黄牛式”的实干行为多次得到来访领导的好评。1994年,X 主任因年龄原因离任,新提拔上来的主任是年轻的物理教研组长W(兼任)。W 主任上任后开的第一次后勤人员会议就让师傅们心里很不是味道。他说,以后上级领导和兄弟学校老师在校内用餐应由菜组的师傅上碗筷、端菜。理由是他的物理课往往是上午或下午的最后一节,他没有时间做这项工作。工人们一听不由得嗤之以鼻,心想,年老的 X 主任都亲自下厨,你年纪轻轻就摆起谱来了。W 主任强调后勤人员要各司其职,充分发挥各自的聪慧才智,在各自的岗位上进行制造性的工作。不痛快归不痛快,但每逢领导和兄弟学校老师来访用餐,菜组的师傅在完成五六百名师生就餐任务的同时,上碗筷、端菜工作也完成得很好。上任初期,W 主任的行为让人不解,他先请教曾在大食堂工作的师傅,问清一斤米能蒸几斤饭,然后用物理知识算出一餐饭需要的用煤量;又跑到圩镇了解肉、鱼、鸡、鸭及各种蔬菜的一般报价;他受到黄宏的小品——“擦皮鞋”用油的启发,让炒菜师傅摸索炒菜的科学用油量……在进行了大量的估算和量化后,通过周期性的计量和试验,得出了饭组、菜组、采购员需采购的基本用料指标与支出的“区域值”。接下来,在后勤工作会议上,W 主任拿出了《财物用度指标量化表》和《饭组、菜组、采购员职责量化考核表》,根据两表制定了后勤人员工作考核标准和奖励制度。此项改革一出台,后勤人员虽然备感压力,但实现自我价值的目标又让他们憋着一股劲儿,他们的工作责任感明显增强。组与组、人与人之间无形中开展了开源节流大比拼。饭组师傅比谁用煤少,饭的成色好;菜组师傅比谁配菜的功夫佳、炒菜香、口感好、用料科学、节约作料;采购员仔细揣摩集市动态,收集集市信息,主动找人充当集市眼线,出鱼肉家禽选点竞买、集日晚去广挑精选、其他作料定点采购的采购思路与策略。一学期下来,学校燃料费比上一学期节约了四千多元,什物修理支出大幅度下降,菜组成本节约,师生的饭菜质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