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学总结】循环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第一节小儿循环系统生理特点一、胎儿血循环及出生后的改变(一)胎儿正常血液循环特点胎儿的营养与气体交换是通过胎盘与脐血管来完成的。几乎无肺循环;胎儿时期肝血的含氧量最高,心、脑、上肢次之。(二)生后血液循环的改变卵圆孔生后 5〜7 个月解剖上关闭。动脉导管解剖上关闭时间 80%在生后 3 个月内,95%在生后 1 年内,若 1 岁后仍未闭,即认为畸形存在。二、小儿心脏、血管、心率、血压的特点(一)心脏心脏的位置小于 2 岁时为横位,心脏逐渐转为斜位。心室的增长。胎儿期因右心室负荷大,故出生新生儿右室壁较厚,4〜5mm,几乎与左心室相等。出生后左心室负荷增加,左心室迅速发育,至 6 岁时室壁的厚度达 10mm(约新生儿时的 2 倍),而此时右心室壁的厚度不及 6mm,15 岁时左心室壁的厚度增至出生时的 2.5 倍。(二)血管小儿动脉相对比成人粗。动、静脉内径之比在新生儿为 1:1,10 岁以前肺动脉较粗,直径较主动脉宽,到青春期主动脉直径超过肺动脉。婴儿期肺、肾、肠及皮肤的毛细血管粗大。(三)心率新生儿每分钟 120〜140 次,1 岁以内每分钟 110〜130 次,2〜3 岁每分钟 100〜120 次,4〜7 岁每分钟 80〜100 次,8〜14 岁每分钟 70〜90 次。(四)血压动脉血压:推算公式;收缩压=(年龄 X2)80mmHg,舒张压=收缩压的 2/3。静脉血压:学龄前儿童静脉压为 40mmH2O 左右,学龄儿童约为 60mmH2O。第二节先天性心脏病概论一、分类(一)左向右分流型(潜在青紫型)常见有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二)右向左分流型(青紫型)常见的有法洛四联症,完全性大血管错位等。(三)无分流型常见有肺动脉狭窄、主动脉缩窄和右位心等左向右分流型特点:1.一般情况下无青紫,当哭闹、患肺炎时,右心压力高于左心,即可出现暂时性青紫。2.心前区有粗糙的收缩期杂音,于胸骨左缘最响。3.肺循环血量增多,易患肺炎,X 线检查见肺门血管影增粗。4.体循环供血不足,影响小儿生长发育。二、特殊检查法 1.X 线检查2.心电图3.超声心动图 M 型超声心动图;二维超声心动图心脏扇形切面显像:三维超声心动图:多谱勒彩色血流显像。4.心导管检查临床常用右心导管检查。可了解心腔及大血管不同部位的血氧含量,压力变化,明确有无分流及分流的部位。左心导管则由股动脉或肱动脉插入。5. 心血管造影造影术分静脉、选择性及逆行三种方法,最常用为选择性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