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主席,大家好:也谢谢对方辩友的精彩陈述!可今天您方的定义实在是非常奇怪,您把您方定义成了一个乐观、坚强、勇敢,不畏惧困难的人,把我方定义成了一个畏畏缩缩,面对困难毫无信心的人,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我们所说“酒香不怕巷子深”是指好的事物,不需经过宣传、推销,就能被大家发现、追求,并得到其价值的实现。我方认为,酒香也怕巷子深,原因有三:第一、从商业角度来说,任何一个产品的推广与销售,都需要借助于良好的营销手段。在这个高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市场的蛋糕就那么大,而分蛋糕的人却越来越多。在商品质量同样过硬的前提下,好的宣传策略、营销手法,便成为了巨大的市场竞争力!靠着这种竞争力,出身茅庐的厦门西服也可以打开市场;忽略了这种竞争力,百年老字号王麻子也会以破产告终。由此可见,如何让自己产品的优势被人了解,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该把握的重要环节。第二、从人才角度来说,每个人才能与思想的施展提高,都需要外部条件的支持。一个人才能和思想的表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与人的沟通能力,和他所能得到的机遇。也只有在他展示出自己后,才能让别人了解他,在交流中与他产生思维碰撞的火花,并在合作中提升自己的能力,以寻求人生价值的体现。当今社会竞争激烈,人才过剩,快节奏的社会发展速度决定了机遇不会轻易地降临在一个人头上,更不会有人愿意在每个人的身上都花上十几二十几年的时间,去发现这个人是不是有没有表现出来的过人能力。人才应该放下身段,适应社会发展的方式和节奏,既然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在,那为什么不让千里马去寻找伯乐而一定让它被动地去等待呢?第三、从国家角度而言,中国大国地位的奠定,需要对本国文化、立场的宣传。兽首拍卖一事若不是被一场官司一次流拍炒得沸沸扬扬,恐怕大多数法国民众还不会知道兽首是当年英法联军从圆明园强走的;面对中国威胁论,面对外国媒体抓住中国产品质量差大肆宣扬,却对中国优质产品只字不提的报道,中国不应坐以待毙,而应积极地去宣传、去应对,让世界了解真正的中国究竟是什么样子的。综上所述,我方坚持认为,酒香也怕巷子深。酒香不怕巷子深”古亦有之,杜牧诗云“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然而时代的命题要有时代的意义。时至今日,这句话早已不是一种方法,一种标准,而是作为一句俗语,一种比喻存在于我们的世界。所谓正本必先清源,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今天我们讨论的大前提是在酒香和巷子深这两个条件已知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