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内容标准商榷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内容标准》(实验稿·2001 年)比初中《历史教学大纲·教学内容》(试用修订版·2000 年)有质的飞跃。其优点:1.贯彻国家根底课程改革的根本理念,纠正以为中心、老师为中心和过于偏重课本知识的倾向,确实是"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中心"。2.呈现方式的创新。学习板块--学习主题。"内容标准"指出学习的层次要求,即识记、理解和运用。"教学建议"有利于活动的多样化,促进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3.内容标准设计表达了科学性与教育性的统一。适度精简内容和标准学习要求,给教材编写和教学活动的开展以更宽阔的创新空间。4.科学文化和社会生活内容的增加丰富了历史教育。5.内容标准与科学评价挂钩,减轻了学生不必要的过重课业负担。但是,假如以国家根底课程改革的根本理念和历史教育的实践来衡量,仍有一些尚待完善。1.应当考虑历史学科体系在一定层次上的完整性。中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人类社会历史开展的多样性,是历史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国古代史·(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稳固和社会的危机",只要求简述"闭关锁国",缺整体的经济开展和变革。"中国近代史·(六)经济和社会生活",了解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开展的状况,应当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经济为铺垫。"世界现代史·(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西方世界",缺经济政治的恢复与开展。2.重要的历史概念必须有一定的历史内容为支撑,否那么,容易造成思想政治上的混乱。"中国近代史·(四)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仅以"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本质是不够的,学术界对抗日战争讨论的那么广泛、深化,中学教材应听取专家的,使学生对抗日战争形成完整的认识。已经出版的教科书对抗日战争简化太多。3.可以与原有教学大纲保持一定的延续性,比方中国的王朝顺序可以作为内容要求之一。"中国近代史"在内容概述中有中华民国的"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具体内容只有"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实际造成历史的空白,为什么革命缺少了依据。4.历史范例选择不甚恰当。"中国古代史·(一)中华文明的起源·(3)……了解传说和史实的区别。"传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历史现实。特别在古代,是历史记录和传递的重要途径。要求初中生真正认识传说和历史的区别有难度。"世界近代史·(七)第一次世界大战·(2)……认识突发历史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容易造成错觉,似没有刺杀奥王储事件,就不可能世界大战。"世界现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