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篇一: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比例的“项”以及“内项”和“外项”。 2、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推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欢乐。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引导观察,自主探究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 设计理念: 本课时设计,在“项”以及“内项”和“外项”的认识的设计上,以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步理解比例的有关知识,是以老师讲授为主。而在本课时第二大块内容,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本课时设计中,为学生提供开放真实的问题,通过学生自主收集信息,尝试探究规律,引导学生写出不同比例,在此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过程: 一、 从知识的矛盾冲突中导入并引入。 1)3:8=9:( ) 0.5:( )=5:17 制造冲突,也为后面的思考题做理论铺垫,顺便起到引入课题,探究性质后回应开头的知识,也起到一定的教育作用。(请勇敢的同学配合老师) 师:某某你出生的时间哪一年哪一月哪一日?(根据学生的回报板书两次分子分母上下易位,同为比例的外项) 你还想知道老师内谁的生日,请他告诉你.(板书一次,做一个内项,那么括号应该怎样填呢)今日学习了比例的基本性质我们就可以迅速的填出了。(板书:比例的基本性质) 二、 探究发现新知。 1.引用练习中的 3:8=9:24 为例子,比例中的四个数叫什么名字呢?两端的两项叫做什么,中间的两项叫做什么?(自学课本) 学生回报,师完成板书: (注意板书的时候老师的手势要指明确到位) 2、练习:请指出下列比例的两个外项和内项各是多少? 80:2=200:5 6:10=9:15 1/2:1/3=6:4 0.2:2.5=4:50 2.4:1.6=60:40 3、这么多的比例,每个比例的两个外项和两个内项之间存在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么?可以说的具体一些。 带着问题小组内展开讨论。(老师可以参加当中若干组的活动)时间 2 分钟。 4、小组汇报初步形成共识: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多找几个小组发表意见) 回到板书例题验证:两个外项的积是:3×24=72 两个内项的积是:8 ×9=72 5、拿出自己任意找的 5 个比例,验证是否存在相同的特点。(请学生在展台展示自己的 5 个比例,并说明外项和内项的积情况)2 明,假如出现不相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