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黄帝内经素问》汉日翻译与中医文化传播

《黄帝内经素问》汉日翻译与中医文化传播_第1页
1/5
《黄帝内经素问》汉日翻译与中医文化传播_第2页
2/5
《黄帝内经素问》汉日翻译与中医文化传播_第3页
3/5
《黄帝内经素问》汉日翻译与中医文化传播一、翻译与文化传播语言翻译的功能是符号转换,就是把一种语言符号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符号,在语际沟通中发挥着桥梁作用。翻译者必定要与不同的语言打交道,也就不能不与其各自所属的文化相沟通。翻译过程的前提是理解,理解的结果是获得原语的意义及其承载的文化信息,它以熟悉原语的结构规那么和使用规那么为前提,因而不能脱离原语的社会文化因素[1]。因此,翻译既是语言的传播,又是文化的交融。清华大学罗选民教授从文化传播的角度论述了翻译的重要性,认为翻译与文化传播是相互包容和并存的关系[2]。正如北京大学许渊冲教授所说,无论是把外国的先进文化吸收到本国来,或是把本国的先进文化宣扬到外国去,都不能没有翻译,翻译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中医典籍的日译属于翻译范畴,因此,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素问》的汉日翻译与中医文化的传播也具有密切关系。二、《素问》日译现状为讨论日本国内的中医典籍日译情况,笔者通过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以“黄帝内经”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共有 885 条相关检索结果,与《素问》相关的检索结果是 419 条,其中仅 2000 年~2024 年就有 22 条相关检索结果,从中可以看出,目前,中医典籍的日译得到日本学术界越来越多的关注,中医典籍的日译主要是在日本进行的。笔者从中选取由专攻中国思想史和科学史的日本文学博士石田秀実〔以下简称“石田”〕监译的《黄帝内経素問》和具有医学背景的小曾户丈夫〔以下简称“小曾户”〕编著的《素問新釈》两个日译版本作为例证,分析其取材出处。三、文化传播视角下《素问》日译实例分析修辞手法的使用在中医语言中十分普遍。汤思敏就曾指出隐喻是中医语言非常普遍的现象,中医语言的病因、病症、用药等术语中存在许多隐喻[3]。李照国也针对中医语言特性,分别从比方〔明喻、暗喻、借喻〕、比照、比较等十个方面进行过详细讨论,并以大量实例进行分析比较,内容翔实[4]。此外,中医典籍一般涉及中国传统哲学、心理学、地理学等方面内容,文化色彩浓厚。假如中医文化得不到日本文化的认同,那么日本社会与民众就难以接受中医理念,因此,在日译中必须对其医学价值和人文色彩给予同等程度的重视[5]。这就要求我们在日译时不仅对语言进行转换,还要把中医蕴涵的中国文化内涵表达出来。《素问》中的人文文化因素就成为日译的重点与难点之一。下面笔者从语言修辞和文化补偿两个方面分别选取译例,就石田译本和小曾户译本...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黄帝内经素问》汉日翻译与中医文化传播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