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郎才尽』亦可敬“江郎”指的是南朝文学家江淹。《南史·江淹传》说他历仕宋、齐、梁三朝,仕途颇为顺畅,直至封侯而终。不过,作为词赋家,他却“少以文章显,晚节才思微退”,令人叹息。江淹晚年确实少有佳作,但清人姚鼐认为他并非才尽,而是后期“名位益登,尘务经心,清思旋乏”;还有人认为,他不屑于当时文坛流行的过分讲究形式的“永明体”,因此后期创作较少。不过,后人因此将其归入贪慕权势、官运亨通、养尊处优从而荒废学业、才思枯竭的一类,加以奚落和嘲讽,那么是很不厚道、很不公正的。古人讲究“学而优那么仕”,进入官场以天下为己任,是分子的正道。这一点,不可以现代人的眼光予以苛求。况且,江淹为官清正、不避权贵,显然不是钻营苟且的“官油子”一类,而是颇具人文情怀和管理才能的能臣。一个人的精力总归是有限的。在官场上殚精竭虑,自然会影响到江淹在文学方面的进一步开展。这一点,让人在惋惜之余,又不免产生敬意。点击运用“江郎才尽”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但历史的真相究竟是什么,却很少有人知道。以今人的眼光来评判古人,很多时候并不能做到公正。所以,我们对古人的东西,要信,但也不能全信。治学时,要有理有据,有历史真相做依据,才能完整了解一个人乃至一段历史。适用话题:历史,公正,专业,术精于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