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和两个世界一百五十年前,历史选择林那么徐和他身边那些不得不睁开眼睛看世界的分子们把中国历史带到了东西方两个世界冲突的前沿,这正如陈胜;教授在他的著作《林那么徐与鸦片战争论稿》中指出的那样:“睁开眼睛看世界,这个刻不容缓的任务,历史地落到开明、进步的爱国者们肩上。”(《林那么徐与鸦片战争论稿》第 285 页)陈胜教授在他讨论中国近代开端的著作《林那么徐与鸦片战争论稿》中,通过对林那么徐与中国近代开端时期的社会思潮、文化环境的整体考察,把中国近代开端的命运影像投射到了林那么徐身上。作为“在中国最先跨出中世纪门槛、接触‘近代世界’的第一人”(第 401 页),林那么徐同时受到西方的双重挑战及其他所身处的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所给予他的压力;他是第一个勇敢者,因此不得不直接承受从前的一切;由于他的献身,使得后来与他有类似思想或者继承开展其思想的爱国者多少减轻了与传统冲突的痛苦。西方世界对他的挑战是双重的,一方面,近代新兴的资本主义以它先进的科学技术水平使世界上的非西方民族必须在理智上予以成认;但另一方面,它是以海盗的面目出现在中国人民面前的,爱国与民族自尊的情感使得中华民族完全有理由对它进行责备。这种情感与理智的矛盾并不是根据历史合理开展的那种尺度来解决的,因为对于历史开展来说,“每一种新的进步都必定表现为对某一神圣事物的褒读。”(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马恩选集》第四卷第233 页)中国能不能最后迈进近代的大门,取决于她能否在维系民族自尊,维护民族独立的同时又勇敢地去学习自己的敌人。林那么徐的选择,表达了近代中国人先进与理性的那一面:“林那么徐提倡开眼看世界的主要目的,一是为了制定抵抗侵略的‘制夷之策’,直接为当时的反侵略斗争效劳;二是为了探求富国强兵的‘富强之道’,为增强国力,振兴民族的长远利益效劳。”(第 91 页)也就是说,林那么徐和他同时代的少数先进人物一道,接受了失败的耻辱事实,在耻辱中寻求走向富国强兵的经验和策略。虽然中国文化在近代的落后使得少数先进的中国人也“对彼夷人,能无然愧乎!”(第 341 页),但正是这种“知耻近乎勇”的精神气质使得他们有可能去“尽取外夷诸书……日讲求之”。(第 341 页)中国近代从被西方侵略到认识西方、学习西方的历史过程,虽然从一八四○年以后,由林那么徐、魏源、姚莹等人提倡而开始,而且这种学习起初只是一种器物的仿造和讨论,看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