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率和世界的今日(19 页)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利润率和世界的今日 [美]克里斯·哈曼 著 丁为民 崔丽娟 译一、马克思和他的批判者 “利润率趋向下降”是卡尔·马克思智慧遗产中最有争议的内容。马克思把它看作是对资本主义制度分析的最重要贡献之一,在他为了创作《资本论》而撰写的《经济学手稿(1857-1858 年)》中,称这一规律 “从每一方面来说都是现代政治经济学的最重要的规律”(《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6 卷下,人民出版社 1980 年中译本,第 267 页)。然而,自从这一观点首次发表于 1894 年出版的《资本论》第三卷,就不断遭到了批判。最初的批判来自 19 世纪 90 年代的反马克思主义者,如意大利自由主义哲学家克罗齐和德国新古典经济学家庞巴维克。但是,这些批判已经被许多马克思主义者所接受,如 20 世纪 40 年代的保罗·斯威齐,今日的热拉尔·迪蒙和罗伯特·布伦纳。 该文发表于《国外理论动态》2025 年第 10 期。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马克思的这一理论都是重要的,因为它必定导出资本主义存在根本的、不可根除的缺陷的结论。利润率是资本家能否实现其积累目标的关键,但越积累,他们就越难以获得充足的利润去支持积累:“总资本的增殖率,即利润率,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刺激(因为资本的增殖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唯一目的),就这一点来说,利润率的下降会延缓新的独立资本的形成,从而表现为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进展的威胁”(《资本论》第三卷,人民出版社 1975 年中译本,第270 页)。“这种特有的限制证明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局限性和它的仅仅历史的、过渡的性质;证明了它不是财宝生产的绝对的生产方式,反而在一定阶段上同财宝的进一步进展发生冲突。”(《资本论》第三卷,人民出版社 1975 年中译本,第 270 页)这表明,“资本主义生产的真正限制是资本自身” (《资本论》第三卷,人民出版社 1975 年中译本,第 278 页)。马克思论证的基本思路是十分简单的:每一个单个资本家通过提高工人的生产率来增进自身的竞争力,而前者又是通过每个工人使用更多的生产工具、机器等生产资料的办法来实现的。于是,就出现了生产资料的物质量与雇佣劳动力人数之间的比率,即马克思所说的“资本的技术构成”的提高。但生产资料物质量的增长将会导致对生产资料投资的增长。所以,生产资料投资的增长必将快于对劳动力投资的增长;用马克思的术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