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历史知识点总结七下历史知识点总结 第 1 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 一、 隋朝建立和统一: 1、 隋朝建立: 581 年 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 定都: 长安 2、 隋朝统一: 589 年隋灭陈朝, 统一全国, 结束分裂。 二、 隋文帝改革→“开皇之治” 1、隋文帝的改革措施: ①进展经济; 编定户籍; 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②加强中央集权, 提高行政效率 2、作用: 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进展, 人口数和垦田面积大幅增长, 隋朝成为疆域辽阔、 国力强盛的王朝。 三、 隋朝大运河 1、 时间: 隋炀帝 从 605 年开始 2、 开凿的目的: 为了加强南北交通; 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3、 三点: 以洛阳为中心, 北抵涿郡(北京), 南至余杭(杭州) 4、 四段: 永济渠、 通济渠、 邗沟、 江南河 5、 五河: 海河、 黄河、 淮河、 长江 、 钱塘江 6、 地位: 全长 2000 多千米, 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7、 作用: 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沟通。 四、 隋朝科举制 1、 背景: 魏晋南北朝时期,选官看中门第, 不重才能。 2、 创立: 3、 科举制的影响 科举制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 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 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 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 也推动了教育的进展,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 一直维持了 1300 多年。 4、 废除: 清朝末年(1905 年) 五、 隋朝灭亡: 1、 原因: 隋炀帝的暴政(纵情享乐、 奢侈无度、 滥用民力、 发动战争) 2、 隋末农民起义: 山东开始 3、 灭亡: 618 年 第 2 课 “贞观之治” 到“开元盛世” 一、 唐朝的建立: 618 年 李渊 建立唐朝 定都: 长安 二、(唐太宗李世民) 贞观之治: 1、 治国思想: 吸取隋亡教训, 勤于政事, 虚心纳谏、 广纳贤才 谏臣(镜子): 魏征 贤才(宰相): 房玄龄 杜如晦 2、 治国措施: 政治上: 完善三省六部制; 制定法律, 减省刑罚; 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 增加科举考试科目, 进士科成为最主要的科目; 经济上: 减轻人民负担, 进展农业生产 军事上: 击败突厥, 加强对西域的统治 3、 结果: 唐太宗时期, 政治清明, 经济进展, 国力增强, 文教昌盛, 史称“贞观之治” 附: 唐太宗: “舟所以比人君, 水所以比黎庶, 水能载舟, 亦能覆舟” 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