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战争的结果及影响战争根本上是以德意志新教诸侯和丹麦、瑞典、法国(法国是信天主教的,但是为了称霸欧洲才和新教国家站在了一起)为一方,并得到荷兰、英国、俄国的支持;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德意志天主教诸侯和西班牙为另一方,并得到教皇和波兰的支持。中世纪后期神圣罗马帝国日趋没落,内部诸侯林立纷争不断,宗教改革运动之后又开展出天主教和新教的锐利对立,加之周边国家纷纷崛起,于 1618 年到 1648 年爆发了欧洲主要国家纷纷卷入神圣罗马帝国内战的大规模国际战争,又称宗教战争。三十年战争背景13 世纪以后,哈布斯堡王朝统治下的神圣罗马帝国皇权日益衰微,各邦诸侯割据称雄。信奉新教(路德教、加尔文教)的诸侯和信奉旧教(天主教)的诸侯在宗教纠纷掩饰下争夺地盘和反对皇帝专权,并分别组成新教联盟(1608 年)和天主教联盟(1609 年)。哈布斯堡王朝竭力限制新教活动,争取旧教诸侯重振帝国皇权,并得到罗马教皇、西班牙和波兰贵族的支持。法国为称霸欧洲,力图使德意志保持分裂状态,支持新教诸侯对抗皇权;丹麦、瑞典早已觊觎北海和波罗的海的德意志领土和港湾;荷兰和英国那么不愿帝国势力在北欧扩张,英国还企图削弱西班牙的势力。这些国家都支持新教联盟。1618 年捷克反对哈布斯堡王朝的起义,是三十年战争的导火线。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蒂亚斯(1612 年~1619 年在位)企图在捷克(波希米亚)恢复天主教,指定斐迪南二世为捷克国王。斐迪南二世下令禁止布拉格新教徒的宗教活动,拆毁其教堂,并宣布参加新教集会者为暴民。1618 年 5 月 23 日,武装群众冲进王宫,把皇帝的钦差从窗口抛入壕沟,史称掷出窗外事件,它成为三十年战争的开端。三十年战争过程哈布斯堡王朝同盟由西班牙和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组成,并得到罗马教皇和德意志天主教诸侯以及波兰立陶宛王国的支持。反哈布斯堡王朝同盟由法国、瑞典、丹麦、联合省共和国(荷兰)以及英国和俄国组成,并得到德意志新教诸侯和捷克、特兰西瓦尼亚,意大利的反哈布斯堡王朝运动的支持。三十年战争是以新教徒和天主教徒之间的宗教战争开始的,后来那么失去宗教性质。它是资本主义产生和资产阶级民族形成的深远过程的反映,是和一些欧洲国家最初的资产阶级革命(1566 年~1609 年的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1640 年~1660 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密切相连的。当时,哈布斯堡王朝已成为欧洲反动势力的堡垒和衰亡的封建制度的维护者。它竭力谋求欧洲霸权,但遭到了德意志新教诸侯国的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