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提纲:引论----------------------------------------------------1一.律、律学------------------------------------------2二.中国古代律学的阶段分野及其成就---------21.律学在先秦的初萌--------------------------------22.——秦汉时期律学的发轫阶段-----------------33.魏晋南北朝时期律学的独立与勃兴-----------44.成熟与发达的隋唐律学--------------------------55.——走向衰微宋元时期的律学讨论-----------66.律学在明清时期的的历史性终结--------------7尾论---------------------------------------------------- 7内容摘要:律学在中国古代法制建构与完善的过程中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扩充了法的内容,解决了由于成文法条的抽象性、具体案件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所带来的诸多法律适用问题。从先秦到明清,古代律学因应时代,一脉相承,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中国古代法制进程的推动提供了持久稳定的动力,为中华法系的形成和整个东(南)亚古代社会的进展演进提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术法理支持。其斐然的成就、独特的法学视角和学术文化系统对于我们今日的法学讨论乃至于国家法治的最终实现都有着特别价值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律学 律学成就 阶段分野 再认知 传统的制造性转化 引 论法学论域内的律学,是中国古代法律文化中一个重要而独特的领域,也是中华法系文化传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为中国古代法学中的至显之学,律学萌芽于先秦,滥觞于秦汉,独立于魏晋,成熟于隋唐,衰微于宋元,终结于明清 1 。本文拟从一个较为宏观的视角对古代律学的进展及其成就予以概括性的阐述和再认知。一.律、律学“”律 ,是一个很古老的字,甲骨文中有之,《易经》和《尚书》中亦有之。《说文解字》“”“”曰: 律,均布也。 按前人的解释, 均 是一种木制的工具,长八尺,上面有弦,用以调“”“”“” 声。 布 是分布之义。用 均 将十二种音调和谐地分布在乐器上,即为 均布 。从古人“”“”对 律 的释义中可以看出, 律 的本义为音律。古乐中有以六律较五声(宫、商、角、“” 徵、羽)之说。以律较声,律由是得出 范天下之不而归于一 的引申义 。律在师旅中又引“”申为纪律、约束之意(如《周易》中就有 师出以律 的说法),这一用法在先秦的军队中已得到广泛使用。从公元前 356 年起,商鞅在秦国实行变法,他以李悝的《法经》为蓝“”本, 改法为律 2 “”,制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