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朝贡制度综述中国古代朝贡制度综述 【摘要】: 朝贡制度是古代中国处理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的主要模式之一, 基于此也形成了近代以前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地区性体系或国际秩序。 因此, 国内外学界历来重视对古代中国朝贡制度的讨论。 近十五来, 对此制度的讨论涉及了国际关系、 国际政治、 中外关系、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古代东亚经济进展等多个学术领域, 并取得了一些成果。 本文意在从朝贡制度的概念、朝贡制度与朝贡贸易的关系和其对当今东亚进展的影响三个方面对近十五年来此专题讨论成果进行梳理, 并提出一些拙见。 【关键词】: 朝贡制度; 朝贡贸易; 东亚 讨论朝贡制度, 就必须要提到美国学者费正清, 他可以说是讨论中国朝贡制度的开拓者,从 20 世纪 40 年代开始对此制度进行系统的诠释和进展, 提出了“中华世界秩序”、“冲击—反应说”, 不仅一度风靡欧美学界, 也深刻影响了中日朝等东亚学界对古代此制度、 东亚国际政治的讨论。纵观近十五年此制度讨论著作或论文, 大多数还是从费正清的学术理论出发,或赞同、 或批判、 或进展, 具有代表性的是日本学者滨下武志 1997 年所著的《朝贡体制与近代亚洲》 和近期张锋的一篇《解构朝贡体系》, 都对费正清的理论提出了质疑。 当然也有一些突破和创新, 一些学者开始注重讨论不同朝代朝贡制度的特别性, 分析其演变过程, 如喻常森的《试论朝贡制度的演变》、 祁美琴的《对清代朝贡体制地位的再认识》 等, 中朝、中日、 中泰等个案讨论, 也对讨论现代中外关系进展有借鉴意义。 一、 概念之说 “‘朝贡制度’ 这一概念是为了描述的目的而由西方发明的”,① 其英文表达是 tributarysystem, 通常有“朝贡制度、 朝贡体系、 朝贡体制” 三种译法。“西方学者使用的这一概念,是指包括朝贡关系及其相关制度在内的一个体系, 用以指以中国为核心的朝贡关系网络” 李云泉如是说。 但随着讨论的深化, 海内外学者在从不同角度归纳古代中国的外交特征时, 相继提出了“册封体制”、“天朝礼治体系”、“华夷秩序”、“贡封制度” 等不同概念, 并且都对自己的观点给予了论证。 最早提出朝贡体制应称作“华夷秩序” 的是日本学者中山治一, 具体内涵如下表述:“这种东亚所特有的国际秩序, 其总的关系就是以‘中华帝国’ 为中心, 周围夷狄各国接受册封① Mark Mancall, “The Ch ing Tribute S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