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名画记》 (1).更加详尽的论述了绘画的社会功能问题,突出强调其社会教育意义。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四时并运,发与自然,非繇述作绘画的驾驭功能有助于人的进展和伦理道德的弘扬; 图画者有国之宏宝,理乱之纪纲说绘画是治国的法宝,是治理乱世的更根本,具有明显的社会政治价值; (2).对谢赫的六法论做了新的阐述,强化了以气韵为核心的画审美趋向。强调形似更强调神似。 古之画或遗气形似,而尚其骨气,以形似之外求其画张彦远欣赏古人以形似之外求其画的观点,认为画家要达到形似比较容易,要做到气韵生动则很困难,将气韵生动视为绘画的核心,统领形似的纲领,认为只有做到神似与气韵生动才能有形的准确。 (3)首次提出了书画同体,用笔同法的观点。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故工画者多善书。 (4)阐明了绘画用笔风格与立意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为笔不同意同的写意化分割制造了条件,是中国绘画走向笔简意承,画外有情的独特之路。 5、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于今为庶为清门途穷反遭俗眼白,世上未有如公贫 (1)艺术状态:安贫乐道,乐在其中 (2)书画同体,用笔同法学书初学卫夫人,但恨无过王右军 (3)重视主观,也重视经营,重骨不重肉,重神不重形。 6、白居易《画竹歌并引》 (1)重形似植物之中竹难写,古今虽画无似者。萧郎下笔独逼真,丹青以来唯一人 (2)重意境塑造不根而生从意生,不笋而成由笔成 (3)似与不似的关系问题。举头忽看不似画,低耳静听似有声 7、荆浩:夫画有六要:一曰气,二曰韵,三曰思,四曰景,五曰笔,六曰墨。曰:画者,华也。但贵似得真,岂此挠矣。叟曰:不然。画者,画也。度物象而取其真。物之华,取其华;物之实,取其实。不可执华为实。若不知术,苟似,可也;图真,不可及也。 (1)强调绘画代去杂欲,修养德性的作用,认为绘画反映现实,应该图真,达到气质俱盛。 (2) 提出山水画创作审美中的六要, 气、韵、思、景、笔、墨。 (3)提出山水绘画的二病,无形、有形。 (4)论述了绘画用笔的四势,筋、肉、骨、气。 (5)将绘画分为神、妙、奇、巧四等。 (6)首次提出笔墨概念,具有开创性。 (7)正确处理物象和心源的关系度物象而取其真气质俱盛要达到绘画中是真,不是一个简单的形似可以解决的,他要求在形似的基础上争化艺术,将画家的主观智慧溶于其中。 笔墨:1 可见的 2 不可见的(线条笔法)3 中国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