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春节民俗腊月二十五接玉皇旧俗认为灶神上天后,天帝玉皇于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亲自下界,查察人间善恶,并定来“”年祸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称为 接玉皇 。这一天起居、言语都要谨慎,争取好表现,以博取玉皇欢心,降福来年。腊月二十七/二十八洗浴传统民俗中在这两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气,准备迎接来年的新春,京城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谚语。腊月二十六洗浴为 洗福禄 。腊月二十九小除夕“”“”“”除夕前一日,叫 小除夕 ,家置酒宴,人们往来访问叫 别岁 。焚香于户外,叫 天香 ,通常要三天。——腊月三十除夕/贴门神/贴春联/守岁/吃年夜饭/压岁钱/祭祖/送财神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 除夕 中“”“”“”的 除 字是 去;易;交替 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 月穷岁尽 ,人们都要除旧部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部新,消灾祈福为中心。“门神像左右户各一张,后代常把一对门神画成一文一武。门神分三类:第一类是 大门门”“”神 ,多贴在车门或整间大门上,高约四五尺,宽约二三尺。第二类是 街门门神 ,多贴小街门上,高约二尺,宽约一尺。这两种门神都是一黑脸一白脸两位尊神。白左黑右,白“”善易,黑狞恶,各手执槊钺。第三类是 屋门门神 ,较街门门神稍小有限,也是黑白二“”神,但也有黑白二神是坐像的。屋门最多是贴 麒麟送子 像,两个傅粉涂脂梳太子冠的娃娃,各乘麒麟。这种门神,本应贴在新结婚的屋门上,以取吉利,后来也就作普通街门的新年点缀品了。春联真正普及始于明代,与朱元璋的提倡有关。据清人陈尚古的《簪云楼杂说》中记载,有一年朱元璋准备过年时,下令每家门上都要贴一幅春联,以示庆贺。贴福字、贴窗花、贴年画、贴挂千。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他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寄予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 门神 。春联由神荼、郁垒的名字而向文字进展,而年画依旧沿着绘画方向进展。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而渐渐把财神请到家里,进而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因明太祖朱元璋提倡春节贴春联,年画也受其影响随之而盛行开来,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