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海钟表工业间史上海钟表工业详史(均为网上摘录,供大家学习,严禁挪为他用)第一节行业沿革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 年)上海开埠后,随着钟表商业的发展,逐步出现前店后工场钟表工业雏形。清咸丰二年(1852 年),在上海抛球场后马路(现天津路河南路口)最先出现张恒隆钟表店。该店工场以手工制造插屏钟,年产 100 只,多数销往北方。民国元年(1912 年),孙廷源、孙梅堂父子将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 年)开设在宁波的美华利制钟工场迁来上海杨树浦。民国 4 年,在闸北天通庵镇建成新厂房,职工扩至百余人,用机器制造多种零件,成为全国最早生产机械时钟的厂家之一。是年,该厂送往美国巴拿马博览会的各式时钟获得金质奖,到民国 12 年,美华利钟厂共生产插屏钟、天文钟、亭式钟、玻门钟、落地钟等 7832 只,还先后为上海青年会、上海先施公司、上海电话局以及北京中国饭店等 104 个单位的建筑物上制造 336 只大钟。民国 13 年,该厂在宁波、北京、天津、杭州、济南、汉口、沈阳等地共设 23 家经销分支机构,一时声势之盛,为同业莫及,孙梅堂遂有“钟表大王”之称。民国 21 年,一二八淞沪战役后,该厂毁于炮火,此后没有复业。民国 3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帝国主义列强无暇东顾,给上海时钟制造工业发展提供了机遇。民国 12 年,上海钟表商庄荣华、庄鸿皋等自筹资金,于江阴路创办中国时钟厂,由于技术力量薄弱,整整搞了 7 年,没有造出 1 只钟。民国 18 年,由创办上海中美钟表公司、三星钟表公司的钟表商董子星集资 3 万元收购,创建上海钟厂,正式生产福星牌台钟、挂钟,销往国内各埠和南洋等地,最高年产达 6 万只。由于产品机件紧固,式样大方,走时准确,被喻为我国制钟工业之马首。在此期间,另有昌明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昌明钟厂前身)以及时永钟厂、乃桥钟厂、震亚钟厂、百老汇电机公司(上海电钟厂前身)等先后开业。此外,还有电气制造业的中国亚浦耳灯泡厂也进行电钟生产,产品运销南洋等地,30 年代后半期,国产时钟远销大后方及马来亚、婆罗州、东印度群岛、暹罗、缅甸、印度、菲律宾等地,年产约 20 万只。民国 29 年 3 月 24 日,在国内外市场激烈竞争中,毛式唐借助维大洋行经理王宽诚、中国国货公司经理李康年,集资 120万元在徐家汇路创办中国钟厂,聘阮顺发为工程师。产品商标为三五牌。在此之前,我国台钟、挂钟主要是参考日本宝时牌 8 天钟,阮顺发悉心研究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