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盾构施工风险控制近年来,国内地铁区间隧道大量采用盾构法施工,盾构技术有了长足进步,但盾构施工事故还是时有发生。在盾构施工中地质是基础,设备是关键,人是根本。避免事故的核心是对风险进行辨识,采取有效措施,阻止或降低风险的发生。一、盾构进出洞风险控制盾构在工作井内始发掘进必须凿出预留洞口的钢筋混凝土后,才能将盾构推入洞口,盾构刀盘转动切削洞口外土体。由于凿出预留洞口的钢筋混凝土需要较长时间,洞口土体暴漏时间过长会引起土体坍塌进入工作井,影响盾构始发;如遇含水饱和的砂性土,极易引起大量水涌入工作机,造成严重的工程事故,延误工期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尤其是大直径盾构由于埋设大和洞口面积大,盾构始发的风险更大。需采取以下措施:① 从设计上加强端头加固措施,如在端头洞门增加排素混凝土桩,端头加固选用效果较好如三轴搅拌桩的施工方案。② 对于富水地层,必须采用降水措施。③ 对端头加固加固效果进行检测,确保端头加固的整体性和抗渗性满足设计要求。加固体与井壁密封性不能出现缺陷点。二、小曲线半径地段盾构施工风险控制小半径曲线上推进时,土体对盾构和区间的约束力差,盾构轴线较难控制。同时由于曲线半径过小,使得掘进时盾构机向曲线外侧的偏移量增大,对管片拼装造成一定影响。施工中严格控制油缸的分区推力,适时调整盾构姿态,严格控制盾尾间隙。小半径曲线盾构掘进时,要采取以下措施:文档大全① 盾构测量盾构在小半径曲线段推进时,增加隧道测量的频率,确保盾构测量数据的准确性。通过测量数据来反馈盾构机的推进和纠偏。在施工时实施跟踪测量,确保盾构机良好的姿态。由于隧道转弯曲率半径小,隧道内的通视条件相对较差,需多次设置新的测量点和后视点。在设置新的测量点后,严格加以复测,确保测量点的准确性,防止造成误测。同时,由于盾构机转弯的侧向分力较大,易造成已成环隧道的水平位移,所以必须定期复测后视点,保证成型隧道位置的准确性。② 盾尾间隙控制小曲率半径段内的管片拼装至关重要,合理的盾尾间隙有利于管片拼装和盾构进行纠偏。施工中,及时测量盾尾与管片间的间隙,一旦发现单边间隙偏小时,及时通过对盾构推进方向的调整,使得盾尾间隙基本相同。在管片拼装时,根据盾尾与管片间的间隙进行合理调整,确保管片与盾尾间隙的合理,便于下环管片的拼装,也便于在下环管片推进过程中盾构能够有足够的间隙进行纠偏。根据盾尾与管片间的间隙,合理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