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合同诈骗罪的司法实务研究

合同诈骗罪的司法实务研究_第1页
合同诈骗罪的司法实务研究_第2页
合同诈骗罪的司法实务研究_第3页
合同诈骗罪的司法实务研究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人民检察院课题组 关键词: 合同诈骗 司法 认定 对策 内容提要: 对于合同诈骗罪主观犯意的认定,以及合同诈骗与合同欺诈、合同纠纷、普通诈骗、特殊诈骗的相互交织混杂,一直以来成为困扰司法实践的主要问题。合同诈骗与其它相关社会现象一样,它的行为手段和特点具有多样性,行为要素、作案规律和构成要件又有它的内在规定性。解决合同诈骗罪在司法处断上的困惑,需要解构明晰合同诈骗与其它相关行为的差异,准确把握合同诈骗的本质特征,仔细考察多个方面的具体情形和证据状况,在此基础上综合各种因素加以研判和处断。 一、合同诈骗犯罪的现状及其分析 (一)合同诈骗犯罪处理情况 以广州为例,2003 年至 2007 年,广州市人民检察院共受理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的合同诈骗嫌疑人 904 人,其中批准逮捕 640 人,不(不予)批准逮捕 196 人。受理移送起诉 710 人,提起公诉 526 人。案件数量的受理呈激增趋势,以受理的呈捕案件为例,2004 年比 2003 年上升15.5%,2005 年比 2004 年上升 18%,2006 年比 2005 年上升 28.8%,2007 年比 2006 年上升 31.6%。 (二)合同诈骗犯罪的特点 1.作案手段隐蔽、多样。(1)常规作案手段日趋隐蔽、多样。包括虚构建筑、装修工程等项目发包或合作经营,骗取他人定金、预付款、保证金、中介费;假冒电视台、文化传播公司工作人员等主体,骗取被害人广告播放费、节目费,等等。(2)新型作案手段更趋智能化。一是涉外合同诈骗。如利用在信用证或者付款方式上做手脚,在一些小额贸易中借助网络传播和电子商务手段进行作案。二是利用网络进行合同诈骗。行为人通过互联网发出虚假信息,虚构主体资格和合同标的,进而与被害人签订电子合同,骗取财物。 2.案件定性和处理难。近年来,司法机关对合同诈骗犯罪的打击力度在不断加大,但由于合同诈骗与合同欺诈等交织混杂,案件侦查过程中变数较大,并且合同诈骗往往与其他犯罪相互渗透,案情复杂,案件潜伏期长,时间跨度大,因而造成这类案件取证难、定性难、处理难,案件不捕率一直居高不下。 3.危害后果日趋严重。2005 年至 2007 年,广州市检察机关受理涉嫌合同诈骗犯罪案件共 470件 602 人,涉案金额达 3.5 亿余元。涉案金额日渐增大,其中 100 万以上 62 件,最高达 3560 万元;多数案件被骗赃款被转移和挥霍一空,难以追回,损失严重;且牵涉的受害面比较广,少的几人,多...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