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指导学生把作文写具体作文“内容要具体”,这是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作文训练的基本要求之一。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许多孩子的作文要么无话可说,要么记“流水帐”,泛泛而谈,内容空洞而笼统。即使是很熟悉、很精彩的人或事,也觉得没有什么可写的,也写不具体。那么如何才能克服这些毛病,指导学生把文章写得具体生动呢?一、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观察作文源于生活,没有对生活的观察积累,学生作文就成了无源之水、无米之炊。《课标》指出:留心周围事物,强调的也是对生活的观察。学生在写作中经常感到无话可说或千篇一律,就是因为头脑中信息储备量少,观察不够。在他们的眼中什么都是平淡无奇的,没有什么东西值得写。其实,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好的事物,有趣的事情,而是缺少发现。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会在寻常的生活中发现亮点,并要积极地为学生观察创造条件,适当地组织课内外活动,比如游戏、竞赛、制作、表演等实践活动。通过这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捕捉细节中的情趣,培养观察能力。还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做到有目的、有顺序(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从上到下)、有方法(动用多种感觉器官)、有耐心。观察并不仅仅是用眼睛看,我们还要鼓励学生用多种感官去感应,可以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用手触摸,用心灵去感悟。只有调动多种感官参与观察,体验才会更丰富,更深刻。我在教学生“如何抓住特点写景时”,就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到校园中去观察花草树木,提醒学生注意看叶子的形状、花的颜色、大小、姿态,并要学生动手轻轻地摸一摸,是个什么感觉;用鼻子去闻一闻,是什么味道。还让学生发挥想象:看到这种植物你想到了什么。学生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他们不仅看得认真,而且展开了丰富的想象。有些孩子想到了描写这种植物的诗句,有些孩子被小小的植物身上那顽强的生命力所震撼。这个过程的引导不仅让学生掌握了观察的方法,而且通过观察,孩子们积累了写作的素材,认为写作文不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二、通过观察和比较使学生懂得什么是“具体”教师要求学生把作文写具体,其实,许多学生并不懂得什么样的文章、什么样的句子是“具体”,当然也就无从下手,不知向哪个方向努力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引导学生观察同一意思的两种不同表达方式,比较两种文章、两个句子的优缺,使学生在观察和比较中,先“悟”出什么样的文章、什么样的句子才是“具体”的。这样,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