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公民的政治参与(1) 方式:直接 间接 等额 差额(2) 选举依据:经济制度、物质条件、文化水平 体现国家性质、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相适应(3) 我国的选举方式: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人口、幅员 直接 + 间接 等额 + 差额(4) 珍惜选举权利:态度:是否积极参与选举,是衡量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是政治参与的表现,表现政治素养高低 如何行使:公心、人民利益、了解、审慎投票1.民主选举2.民主决策(1)方式: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专家咨询制度 社会公示制度 社会听证制度① 反映民意,民主性② 集中民智,科学性③ 助于对决策理解,推动实施④ 提高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社会责任感3.基层民主管理(1) 基层民主自治机构:村委会、居委会(2) 扩大基层民主意义: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基础性重点工程4.民主监督(1) 方式:信访举报制度 人大代表联系群众 舆论监督 新形式新方法(2) 意义:克服官僚主义和不正之风;改进国家机关及人员工作;激发主人翁精神(3) 如何行使:勇于、敢于 合法方式、实事求是(2)意义:5.有序的政治参与(1) 政治生活基本内容: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2)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最根本的:三位一体(3) 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的意义:公民角度 政府角度(4) 重要内容:民主选举、决策、管理、监督;扩大公民政治参与,实现全面小康,新要求(5) 基本要求:有序:能否有序决定能否真正享有民主,是对政治素养的检验有序与无序区别:①②③(6) 正确的参与政治生活:①②③④① 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② 衡量政治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7) 扩大公民政治参与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