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津县激发乡村实用人才活力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近年来,夏津县坚持把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通过设讲台、建平台、搭后台,实现智力扶贫和精准脱贫无缝对接,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人才智力支撑。强化培训“设讲台”,提升综合素质整合人社、农业农村等部门培训资源,采取“集中授课+ 现场观摩+ 实地操作”培训模式对村干部、种粮大户、技术能手等进行实用技术培训,聚力培养示范指导和带动特色产业发展的技术型干部和产业带头人,累计培训3.5 万人次。邀请省农科院、山东农业大学专家组建“专家团”,到乡镇、田—1—间地头开展农业生产技术培训,通过“1+2+2+N” 培育模式,即一名教授培训带动两名农技干部、一名农技干部培训带动两户实用人才示范户,一户示范户带动多名农民和贫困群众,实地解决发展难题,提升产业发展技术水准。创新载体“建平台”,发挥人才优势一是建立实训基地。根据全县“产业分布”及“人口密度”,先后创建白马湖镇特色农业产业园、后赵庄地瓜产业园、农家丰合作社等9 个农村实用人才实训基地,聘请种养殖大户、经验丰富农户等开展“实战教学”,累计培养新型职业农民2536人,开发培育蚂蚱养殖、林下经济等产业项目150 余项。二是发挥带动效应。选拔带动力强、政治素养高的村“两—2—委”干部及实用人才组建506 支“脱贫帮扶队”,通过领办创办合作社、技术指导、结对帮扶等方式,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2019年以来,扶贫项目共发放分红1111.4 万元,带动脱贫2400余户。三是开展全程服务。针对“单人单企”产业规划、后续销售等难题,通过政府引导,集聚管理、营销各类人才,打造青沃电子创业园、中贸电子商务园等产业园区,开展“项目培育+ 技术指导+ 销售营销”全链条服务,先后培育孵化电商企业600 多家,2019年,实现农产品网络销售3.5 亿元。完善机制“搭后台”,激发工作活力一是完善保障机制。县人才办联合扶贫办、人社局等,帮助解决人才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3—的困难,免除后顾之忧。二是完善考核机制。围绕全县“智力扶贫行动”整体安排,扎实推进“五个一”帮扶活动,即引领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一村推广一项新技术、培养带动一批致富能手、在脱贫攻坚中结对帮扶一个贫困户,活动开展成效作为人才工作年终考核的重要指标,纳入乡镇党委书记年度述职重要内容。三是完善关爱机制。落实“三个优先”,即对表现突出的农村实用人才,优先发展为党员,优先推选为村“两...